慢性胃炎想康复,试试这几个办法
慢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侵袭而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或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胃病。本症按胃镜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萎缩、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种。
慢性胃炎的病因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长期的进食或服用刺激性食物、药物。
2、细菌感染。
3、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低下及营养障碍,导致性炎症。
4、胆汁返流,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炎症。
5、免疫因素可能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
本病多属于中医“胃痛”、“胃痞”、“反酸”、“呕吐”等病症范畴。
本病的症状是长期存在的、逐渐加剧的消化不良症状,即食欲减退、饭后上腹灼热感和饱满、嗳气、恶心,甚至呕吐等。这些症状常在饮食不慎时发生。慢性肥厚性胃炎的症状可能和溃疡病者相似,如典型的节律性上腹疼痛等;但溃疡病的疼痛可为食物和碱剂所缓解。少数病例甚至有呕血,但无胃穿孔发生。
检查时,患者可有舌苔和腹上部触痛。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减少或缺乏;肥厚性胃炎患者,胃酸增加。
萎缩性胃炎,可以并发低色素性或恶性贫血,甚至胃癌。肥厚性胃炎,可以并发幽门梗阻(胃炎在幽门前区时)和胃出血。
1、脾胃湿热:胃脘胀痛明显,嗳气,嘈杂,口中黏腻,或口苔口臭,大便不畅,胸闷痞塞,纳差,食后胀痛加重,舌质稍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泄浊,和胃消散。
方药:苍术10克,厚朴10克,藿香10克,木香10克,檀香3克,砂仁3克,白豆蔻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2、肝胃蕴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连及两胁,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和胃,泄热止痛。
方药: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青皮10克,浙贝母10克,白芍药10克,川楝子6克,黄连6克,蒲公英12克,吴茱萸2克。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
3、肝胃气滞: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呕吐,有时泛酸或苦水,心烦易怒,大便不畅,或便溏或便秘,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大腹皮,1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砂仁3克,甘草6克。
中成药:舒肝和胃丸,左金丸。
4、脾胃阴虚:胃脘隐灼痛,烦渴思饮,口干咽燥,胃中嘈杂灼热,大便干结,食少、纳呆,乏力,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生地黄10克,淡竹叶6克,白扁豆10克,清半夏10克,甘草6克,大枣2枚.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
5、胃络淤血:胃脘刺痛或痛有定处,按之加重,日久不愈.大便色黑,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方药:炒五灵脂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三七5克,柴胡10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6克,甘草6克,香附6克,红花10克,积壳6克。
6、脾胃虚寒: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呕吐清水,纳少,乏力神疲,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温中,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2克.桂枝6克,芍药|0克,生甘草6克.生姜3大枣3枚,饴糖和克。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1、对症治疗:腹痛时可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0.3毫克,每日3次,或普鲁苯辛15毫克,每日3次;返酸、胃酸分泌较高者可用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10毫升或碳酸钙0.5克,每日3次;消化不良、胃酸分泌缺乏者可服用1%稀酸盐3~5毫升,每日3次,或胃蛋白酶合剂10毫升,每日3次;贫血时可以口服铁剂及肌肉注射维生素B12胃镜下有胆汁返流时可用胃复安(灭吐灵)10毫克,每日3次。
2、抗菌治疗:适用于有局灶性感染或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者。庆大霉素2万单位,每日4次;链霉素0.25克,每日4次;痢特灵0.1克,每日3次;甲硝唑0.25克,每日3次;呋喃唑酮0.1克,每日3次,选择其中1~2种服用。
3、其他治疗: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低酸性慢性胃炎,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强的松5毫克,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0.75毫克,每日3次,但应在严密观察下慎用,疑有消化性溃疡者应禁用,低酸性慢性胃炎可因细菌繁殖易致病情加重,可于短期内试用抗菌药物治疗。
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跟养生老师学习专业的养胃等养生知识,让你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长按识别治白癫风办法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 上一篇文章: 慢性胃炎选择艾灸调理,你会发现太简单了
- 下一篇文章: 胃病丶胃溃疡丶胃炎糜烂性胃炎丶权健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