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哪些体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以胃窦部好发,萎缩性胃贲门炎也常见,如果说萎缩性胃窦炎是胃癌的癌前状态,则萎缩性胃贲门炎也可认为是贲门癌的癌前状态,特别是与高分化性肠型胃癌的发生更为密切。此病易继发胃溃疡,与胃息肉和胃癌关系较为密切。
李某原有慢性浅表表性胃炎,患病已5年,加重2周前来就医,在医生建议下复查了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伴有肠上皮化生。他丈一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再询问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基本上局限在黏膜层,因此严格地讲应称之为“慢性胃黏膜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炎性病变仅累及胃黏膜的浅层,但亦可累及深层。
经国内病理专家讨论,炎症累及胃黏膜深层者也定为浅表性胃炎,并依据炎性病变的深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即胃黏膜自表面至深部分成三等份,炎症细胞浸润累及表浅1/3者,相当于小凹以上部分为轻度,累及2/3以内者为中度,超过2/3为重度。
慢性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固有腺因炎症破坏而减少,以转化为萎缩性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男性较多于女性,患者症状一般较轻微或无症状,经积极治疗大部分可以临床治愈。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不予治疗,容易形成溃疡,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脫痛”、“呕吐”、“吐酸”等病症范畴。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功,能减低)为其突出的病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也是临床常见病,且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患者常见主要症状有上腹隐痛、饱胀,且在进食后加重,并伴有消化不良、食欲差嗳气等症。萎缩性胃炎病变不都是弥漫性的,常见到由浅表到萎缩之间的变化,按影响固有腺的程度,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级,即胃的固有腺(在胃窦部为幽门腺,胃底部为胃底腺,贲门部为贲门腺)减少1/3以内者为轻度,减少1/3?2/3者为中度,减少2/3以上者为重度,固有腺炎症反应是萎缩性胃炎基本病变之一,可轻可重,除可作为判断萎缩性胃炎病变程度的依据外,还能反映病变活动状态。
国外学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Whitehead认为有炎细胞浸润伴有上皮细胞变性和隐窝脓肿者,为活动期,如果上皮细胞变性而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时,则称慢性活动;如果很少甚至无上皮细胞的退行变性,炎细胞浸润也很轻度,而正常的结构紊乱或萎缩,则表示以前曾有炎症而活检时已转人静止期。
胃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疗,各期对饮食的要求是不同的,不能以一种模式涵盖整个过程,否则,会影响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什么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兆吗?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如何从病症出发,为慢性胃炎选择合适的中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