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食欲?胃胀?胃难受?慢性胃炎?每天按揉

没食欲?胃胀?胃难受?慢性胃炎?每天按揉 1、闷闷不乐、莫名地不高兴、心烦、疲惫。2、东想西想、胆小多疑。3、胃难受、牙痛、肺咳。4、能吃能喝但还是瘦。5、有很多的精神失常状况。以上这些毛病如果不及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纠正的话,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心郁、肺郁、脑郁、肠郁等等一连串的疑难杂症,而像那些常见的如浅表性胃炎、胃溃疡、低血压、十二指肠溃疡、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就更不用说了。中医的脏腑学说里面把脾称作“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肾相对应。既然能称为“本”,可见它的作用有多重要了。-脾的作用-首先,脾主运化,就是把我们吃喝进去的东西转化成气血,然后再运送给全身的脏腑器官吸收,它相当于我们身体的“食品加工厂+运输公司”。其次,脾主升清。“清”是什么?清与浊相对,浊就是身体排出去的浊气、浊水、浊便,剩下的精华就是“清”,也就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的气血。那么清气应该怎么走呢?这和自然界是一样的,盘古开天地里说天地原本是一片混沌,盘古拿斧子一劈给分开了,清者向上升为天,浊者下降成为地。《黄帝内经》里说,我们身体和外界大自然是相通的。所以身体的清气会向上走,浊气(食物转化后的糟粕)会向下走,变成大小便和浊气排出体外。而推动清气向上走的就在于脾气,这就是“脾升清”。-胃的作用-那胃的作用都是什么呢?《灵枢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它的意思就是:人能活下来是从哪里吸取生气呢?是粮食,而粮食要转化成气血,就要先进入胃里,所以说胃是水谷气血之海。说穿了其实胃就是我们的“粮仓”,粮食运到这里,先进行初步的消化(被打碎),开成食糜,然后再被脾加工好运输走。正是因为这个作用,胃才被古今历代医家重视,《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脾胃是互为表里的两个脏腑,一个管受纳,一个管消化食物,所以我们经常把它们放在一起称作“中焦脾胃后天之本”,当然这和现代西医里面讲的不完全一样,在西医眼里,脾只是一个免疫器官,是可以摘掉的,为什么要摘掉呢,是因为肝不好,摘脾就可以保肝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脾是人体防疾系统的预警机制,少了岂不是将人体的危险性增大了?所以,中医更注重它的功能。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脾胃虚弱,要么没有食欲,要么吃了不消化,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身体缺乏“动力”,时间一长人当然就不舒服。而脾主管人身上的皮肉,脾虚了,四肢肌肉没东西吃,当然会四肢无力、肌肉酸懒、气短、便稀、泄泻;同样,脾无力了没法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气血流不到四肢,自然会感到手脚冰凉。这还只是人初期的症状,到医院去是检查不出什么问题的,但任由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各种胃炎、肠炎都会接踵而来。根据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的道理,如果是食欲不好或者吃过饭不消化,那是脾的问题;如果觉得有食欲但是吃下去不舒服,那就是胃的问题。《内经》记载:“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砟,起于长夏,禁湿食饱食湿地濡衣。”长夏(小暑立秋之间)湿气搬弄是非,湿气易伤脾,所以长夏之时要注意调养脾胃,少吃生冷肥腻的东西,也不要吃得过饱加重脾胃负担,或者穿湿乎乎的衣服,睡在潮湿瓣地方。很多人以为夏季温度高,多吃冰棍,多喝冷饮,湿衣服穿在身上一会儿就干了,这些小事情不碍事,殊不知,正是这些小事情在一点点蚕食你的后天之本。要保养后天之本,就要多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神仙人”。苦瓜之类的食物能祛湿,解脾胃之困,脾胃好了,身体倍儿棒,吃嘛儿嘛儿香。跟肝病、心病的道理大体一致,秋季的金能围“木”救“木”,给脾胃强盛起来的机会,如果机会错过,就要面临春季病邪的大反扑,撑过去,转机就在眼前。所以,防脾病长夏避湿、吃“苦”,治脾病秋季把握时机,春季抵抗到底。让胃永远舒服的是足三里和天枢它主要症状就是:有食欲,饭前也有饥饿感,但是吃过饭就觉得肚子不舒服,发胀发闷。这相当于现代医学界定的慢性胃炎,发展下去就是胃溃疡,胃穿孔。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采取以下方法:首先,坚持每天按揉足三里和天枢,大拇指按揉,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分钟,每天不拘次数。或者用艾炙,饭后半小时内和每天早上7-9点的时候一定要做,两侧都要做到。其次,坚持饭后摩腹,顺时针方向,每次10分钟。再次,一定要记得:每餐只吃七分饱,饿了就多吃几顿。千万不能饭后立刻躺下睡觉,趴在桌子上睡更不好!饭后1小时内不能作任何剧烈运动。脾俞与足三里就足以壮脾每天饭前饭后按揉双侧足三里3分钟,隔天在两侧脾俞拔罐15分钟,3-5天之后,您会觉得吃啥都香。两侧的足三里都采用按揉的方法,每天不定时,每次3分钟,力量还是轻——重——轻的顺序,每顿饭前饭后的按揉是必不可少的。脾俞最好用拔罐的方法,隔天一次,每次15分钟,两侧都要按拔,每天晚上睡觉前1小时进行就可以了。肚胀呕吐找足三里、中脘就行每天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按揉中脘5分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3分钟,配合推腹,可有效消除食积,不再腹胀呕吐,让脾胃双好。有些朋友吃饭之后总感觉肚子有些发胀,过了很长时间了还是觉得饭就没往下走,有时呕吐,有时拉肚子。这是脾的运化出了问题,单是一个呕吐或者胃胀,其实有很多种原因,现在我说的这种其实是食积造成的。为什么会有食积呢?首先是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减弱了,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够像往常一样转化成气血,每次遗留一些,一直到影响身体的程度时才被我们发现。我们的胃不像牛、羊、驴的胃一样,可以把吃下的东西拿出来反复研磨直到完全消化为止,所以有不舒服的时候,已经是积食一段时间了。其次就是自己暴饮暴食或者饮食没有规律,或食寒凉之物过多伤着胃阳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改变这种症状的关键就是要把食积给清除掉。不能用泻的方法,废物留在大肠的时候可以泻,停在胃中的时候就要“消”,要“消食和胃”。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直推胸腹部,然后按揉足三里和中脘,每天都要坚持。直推胸腹就是从上腹部向下直推到小腹部,力量要稍微大一点,以带动皮下的肌肉为度。每天饭后半小时开始,重复次。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的经气会聚于腹部的位置,在体内对应的位置也是胃,和足三里联手能治疗胃肠道的任何疾病。《针灸聚英》中说“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导引之”,《循经考编》说其“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在任脉的循行路线上,身体的前正中线。我们把胸骨和肋骨的结合处叫作胸剑联合,就是平时所说的“心窝”处,中脘在肚脐和“心窝”连线的中点。每天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点揉5分钟即可。足三里每天每次按揉3分钟,两侧都要刺激,艾灸最好,按揉一定要用力,要有酸胀的感觉。配合吃一些保和丸效果会更好。保和丸里面有山楂、神曲、陈皮,其中山楂专消各种肉食,神曲消各种米面食品,陈皮能够健脾理气,所以保和丸配以上的特效穴可以治疗各种食积。《养生大国医》每周一到五常规,周六精编版公共首播:晚上17:30-18:00教育首播:当天晚上10:30-11:00周六精编版:17:30-18:00栏目-







































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
早期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waw.com/wylb/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