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浅表性胃炎是胃粘膜浅表性的炎症,属于胃炎的一种。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三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绝大多数浅表性胃炎都只发生在胃粘膜表层,而我们常听到的胃溃疡和胃穿孔则是胃部更深层的组织遭到破坏。所以,不要看到胃炎就觉得很可怕,浅表性胃炎其实是属于比较轻微。
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1.上腹痛
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此症状。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常因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
2.腹胀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多有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
患者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
为常见症状。出血原因为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
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体征
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浅表性胃炎是如何产生的?一、饮食不当
浅表性胃炎本质上是胃粘膜损伤。所以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胃病的重要原因。喝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重油腻、暴饮暴食、不吃早餐、进食过快等都可能造成胃粘膜损伤,进而导致胃炎。
二、心理因素
胃病的发作与心理不健康有非常大的关系。大家可以想想,患有慢性胃病的人是不是在压力过大、情绪激动时就会发作。其实引起胃病也和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状态有关。心理因素会导致神经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导致胃粘膜血管舒张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的血流量减少,从而破坏胃粘膜,致使炎症发生。
三、细菌、病毒及药物因素
在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长时间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成浅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感染细菌或毒素,经过长期的吞食,可反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
四、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
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造成胃黏膜损害。慢性肾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一般来说,浅表性胃炎并不会有症状发生,但是还是会有少部分人会出现不适症状。这时我们就应该想想是不是有饮食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例如戒烟戒酒,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等。亦或者调节心情、舒缓压力、保持心态、不要焦虑。当转变这些情况后,浅表性胃炎都会慢慢好转,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如果症状久未消除或者有加重的趋势,则应该赶快寻求医生的帮助。
河南省医医院,专注胃肠疾病诊疗。有相关胃肠疾病困扰的患者,可直接拨打电话预约主任诊号,-,节假日无休。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
扫码
- 上一篇文章: 中医解病胃炎是怎么回事
- 下一篇文章: 胃窦中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回事需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