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腺胃炎,肌胃炎的造成你知道原因吗
随着养殖业不断健康的向前发展,鸡农们的养殖水平也日新月异。但近几年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成为了养殖户“谈龙色变”的心病。就此,这几年,小编也对此病总结了一些自己的东西,希望能与广大的业内人士分享。
本病年发现于我国江苏省的海安、东台、盐城等地区,随后在河南、福建、山东、河北、黑龙江、山西、辽宁、浙江、北京、天津、四川等地也发现了此病。
年国外就有专家根据荷兰发病鸡的临床症状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或传染性腺胃病,该病与我国上述传染病症状相似。因为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表现不尽相同,病原众说不一。所以,我国在年时称为腺胃性传支,近几年又称传染性腺胃炎,其实仍没有确实的定论。又因为本病没有太特效的药物治疗,有一些治疗组方只是缓解病情,很难在短时间彻底治愈,所以鸡场一旦感染此病,那对鸡场的损失就非常大。全国各地均有此病发生的报道,给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1、我国的传染性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蛋鸡和肉鸡,已报道的品种有罗曼、海赛、海兰、迪卡、依沙、京白和AA肉鸡,包括肉杂鸡等。
其次以蛋雏鸡和青年鸡发病较多且较严重,然后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发病地区发病率可达%,一般为7%-28%,死亡率为3%-95%,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日龄见于7--8日龄,15日龄-50日龄为多发期。80日龄左右的鸡较少发生该病,但也有日龄鸡发病的报道。有报道称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2、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最为严重,多散发。流行较广,传播速度较快。在7~10日龄各品种雏鸡易感中,育雏室温度较低的鸡群更易发病,死亡率低,发病后其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球虫、肠炎等疾病,而引起死亡率上升。
3、该病的发生可能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即发病多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经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及排泄物传播,与感染鸡同舍的易感鸡通常在48小时内出现症状,所以说发病的鸡群大多来源同一个种鸡场或同一品系的鸡种;病原可能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或水平传播很弱(即不能同居感染)。很多鸡场同一日龄两批不同品种或来源鸡苗,一批发病,一批不发病。即使放在同一笼内也不能互相感染。
4、该病是一种综合症,也是一种“开关”式疾病,病因复杂(病原+诱因)。该病的病原多是呈垂直传播的或污染马立克氏疫苗或鸡痘疫苗而传播的,在良好饲养管理下(无发病诱因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很轻。当有发病诱因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诱因越重越多,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表现越重,诱因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主要病因或诱因(一)、非传染性因素:
1、日粮中所含的生物胺(组胺、尸胺、组氨酸等);日粮原料如堆积的鱼粉、玉米、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这些生物胺都会对机体有毒害作用。
2、饲料条件诱因:饲料营养不平衡(主要是饲料粗纤维含量高),蛋白低、维生素缺乏等都是本病发病的诱因。
3、霉菌、毒素类:
1)、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坏死;
2)、桔霉素是一种肾毒素,能使肌胃出现裂痕;
3)、卵孢毒素能使肌胃、腺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黏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
4)、圆弧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损伤,腺胃肿大,黏膜增生,溃疡变厚,肌胃黏膜出现坏死。
(二)、传染性因素
1、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以瞎眼为特征的),是腺胃炎发病很重要的病因。临床发现,每年秋季的北方,是鸡痘发病严重季节,腺胃炎发病也非常严重,很多鸡群都是先发生了鸡痘,后又继发腺胃炎,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并且药物治疗无效。
2、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V)、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
3、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REV)、鸡贫血因子(CAV)等。
防治办法;1、卫腺安饮水,连用2-3天;(如需要卫腺安可加小编- 上一篇文章: 引起糜烂性胃炎的原因
- 下一篇文章: 总是胃痛怎么办胃病患者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