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总反复中医调治更有效
由于现代快餐式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胃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有些人觉得十人九胃,又是慢病,没什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就得慢慢养着,因此即便知道自己有胃病,也不是特别在意。
但事实上,胃病的发展潜移默化,特别是慢性胃炎,很可能会发展为胃癌,因此不能大意。
胃病怎么治疗才能够避免反复?
推荐医师:刘汝强坐诊时间:周一、二、三、四、五、六
简介:主治医师,安学派名老中医传承人,行医三十余载,出生于中医世家,擅长运用传统中医疗法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便秘等,同时对内科杂症、月经病、皮肤病调治有较深造诣。
胃病的病机复杂,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成为病因,因此如果只是按照西医的消炎治疗,自然就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
中医治疗胃病,拒绝复发
一:辨证论治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范围,饮食不节,饥饱过度,或长期过食生冷刺激之物,均可损伤脾胃;或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而失疏泄,横逆犯胃,甚或肝郁化火,灼伤胃阴等均可致胃脘痛。
1
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
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
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消胀。
2
脾虚胃热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或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表现为本虚挟有胃热,呈虚实寒热错杂之象。
证见胃部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饥时觉痛,饱时觉胀,口苦干而不多饮,纳食量减,大便时稀时秘等。
治宜健脾补气,和中清胃。
3
脾胃虚弱型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久病实证已消除仍余脾虚证。
证见胃部虚痞,或隐隐作痛,按之较舒适,喜进热食,食后腹胀,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
治宜健脾补气,温中和胃。
4
胃阴不足型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证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所致。
证见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
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二:针灸调养(1)体针:常用穴为内关、足三里、中脘,肝火犯胃配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配脾俞、胃俞。
(2)拔罐:选用上腹部及背部穴位拔大号火罐,或配合针刺后进行。
(3)艾灸法:取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内关等穴,进行艾灸,可温阳补气,适合脾胃虚寒型。
三:按摩调养先按揉神阙穴四周约5分钟;再用两手拇指捏按足三里、合谷穴2分钟,中脘5分钟,可止痛、止呕。
症状控制后,继续按摩:
①坐在凳上,双膝分开,两手穿过大腿后握住板凳边缘,然后呼气并用力抬凳数次,每天1次,解除精神紧张,减少胃痛发作;
②手指轻轻按揉双侧梁丘、足三里穴,每穴3分钟,早晚各1次,长期坚持,可助消化、止胃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一天一方,惠民健康临床经验方专
- 下一篇文章: 以案说医陈福如温肾扶脾,暖肝理气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