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糜烂性胃炎这是篇讲得最全的科普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很多朋友拿到胃镜报告,看到“糜烂”两个字,都吓得不轻。
那么,糜烂性胃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胃炎?严不严重?怎么治疗和预防呢?
今天,就患者朋友问及最多的一些问题,简要科普如下:
1、什么是糜烂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
临床最为多见的,是慢性糜烂性胃炎,是胃粘膜在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以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糜烂,这里的糜烂可以简单理解为有破损、出血、红肿等症状。
糜烂比较轻的情况,症状可能并不十分明显,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舒服、上腹部隐隐作痛、恶心、反酸、食欲减退等症状。
2、哪些因素会引起糜烂性胃炎?常见的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种引起各种胃部疾病的细菌)
○应激状态(面对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时的反应)
○药物: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导致胃粘膜损伤、而且容易反复发生粘膜糜烂
○酒(酒精饮料)、刺激性食物等
○十二指肠液反流:当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闸门」(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时,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可以反流进入胃内,损伤胃粘膜,引起粘膜糜烂。
3.哪些人容易患糜烂性胃炎?工作压力较大,长期精神过于紧张,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酗酒,滥用止痛药物或者感冒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十二指肠液反流的患者,以及那些正在经历某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例如严重感染、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大手术等)的患者,发生糜烂性胃炎的几率会明显增高。
4.糜烂性胃炎如果不治疗,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胃粘膜在受到损伤后,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当粘膜损伤比较重,还伴发消化道出血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那就可能因出血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危及生命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今日立秋这25种秋季常见病及联合用药必收
- 下一篇文章: 健康科普关于胃炎的知识,你不想了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