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病毒性腺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病毒性腺胃炎是由多种因素(诱因+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腺胃功能及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症状.。年世界禽病大会专家就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病原一直没有确切的认定,但在所有发生腺胃炎的鸡群中都能分离出病毒,所以暂定名为“病毒性腺胃炎”。此病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其次以蛋雏鸡和青年鸡多发,然后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该病流行较广,发病地区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日龄见于1日龄,10-30日龄为多发期,有报道称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免疫抑制性疾的存在:如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传染性贫血(免疫抑制,肿瘤性疾病)。

2、非传染性疾病。

A:日粮中所含的生物胺(组胺、尸胺、组氨酸等)。日粮原料如堆积的鱼粉、玉米、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这些生物胺对机体有毒害作用。

B:饲料条件诱因。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低、维生素缺乏等都是该病发病的诱因;

C:霉菌毒素。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坏死;桔霉素是一种肾毒素,能使肌胃出现裂痕;卵孢毒素也能使肌胃、腺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黏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圆弧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损伤,腺胃肿大,黏膜增生,溃疡变厚,肌胃黏膜出现坏死。

D:胃液pH值下降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增值、激活。酸性太强灼伤腺胃、肌胃,进而引起炎症,严重的导致出血甚至溃疡。

3、细菌性疾病

A:白色念珠菌病、沙门氏菌病以及厌氧菌感染波及到腺胃时,则出现肿胀,浆膜面有光泽,黏膜出血,并可能被卡他性或坏死性渗出物覆盖。

B:某些垂直传播的病原也是该病的诱因。如现在临床常可发现的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马立克氏病等均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损伤、免疫反应下降、抗体水平过低,致使其他疾病发病几率增加。

二、临床症状

病鸡在临床上表现出羽毛蓬乱,无精神,缩头垂尾,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不整,采食量和饮水量明显减少。有流泪和肿眼症状,并伴有呼吸道症状,排白色活绿色稀粪。

1、病鸡表现为呆立、缩颈,采食下降,精神不振,采食量仅为正常采食量的1/2-1/3,

平均体重仅达标体重的2/3-1/2,常卧地不起。

2、病鸡羽毛松乱,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嗉囊呈淡褐色,不时呕吐酸臭黑褐色米汤样物。3、鸡体消瘦,腹泻,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粪中有时出现血液,生长迟缓,甚至衰竭死亡。三、病理变化

1、病鸡呈现消瘦,肌肉苍白,腺胃、法氏囊萎缩,嗉囊扩张,内有黑褐色米汤样物。

2、肌胃内径变粗,长度缩短,外观有明显红、白相间的凝固性坏死灶或坏死斑,腺胃、肌胃连接处呈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肌肉壁肿胀。

3、病鸡腺胃具有特征性。病鸡腺胃肿大如球,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腺胃腺体呈不规则突出、变形、肿大、轻轻挤压可挤出乳状液体。

4、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轻轻一按可流出浆液性液体。乳头肿胀出血,乳头界限融合,没界限可分。肌胃萎缩,胸腺、脾脏严重萎缩。肠道表现出粘膜脱离,出血症状。

5、临床中可见肝肾综合症及法氏囊损伤等其他并发症。

四、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控制鸡舍空栏期的消毒;

2、进雏鸡时鸡舍提前1天升温,然后加强通风以降低鸡舍湿度;

3、育雏期添加霉净严格控制霉菌毒素的产生;

4、10天左右应用腺胃炎中药+肠毒药/小肠球虫药控制腺胃炎及球虫肠炎的感染

五、治疗思路

1、修复腺胃的溃疡灶,恢复分泌功能。

2、中和胃酸、修复黏膜、促进生长。

3、抗病毒、提升免疫力。

4、消炎杀菌,控制继发感染。

5、消除霉菌毒素及真菌对胃肠道的损伤。

六、治疗方案

1、胃尔康(斤/袋)配合青霉素钾(5-8万单位/只)连用4天;霉菌严重时可适当添加霉净(对于由真菌或霉菌感染时使用-只鸡\袋)。连用3天。

2、对于严重感染的鸡群可以采取注射给药的方法:

青链霉素:5-8万单位/只

新流必妥:只

维生素B6:1-2毫克/只

奥美拉唑:0.4毫克/只混合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2天。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waw.com/wylb/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