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1艾】胃肠痉挛(胃炎、胃溃疡)
【逐日1艾】胃肠痉挛(胃炎、胃溃疡)
艾灸取穴: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阿是穴
艾饼选择:建议土行艾饼
症状分析
肠胃痉挛是由于胃肠平滑肌突发的一阵阵强烈收缩而引发的上腹部或全腹部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本病以突发性的阵发性的胃痛、腹痛,发作间隙缺少异常体征为特点。局部受凉、饮食不节(或不洁)、暴饮暴食、时候剧烈运动为诱因。其中,胃痉挛常见于西医的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和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肠痉挛好发于儿童,多有反复发作史。
胃肠痉挛属于中医学中“胃痛”、“腹痛”的范畴。本病多由饮食积滞、寒积肠胃致胃肠经络失养,胃肠气机阻滞,胃肠之腑失其和降,不通则痛。
艾灸取穴方案
1.中脘穴
和胃健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处。取穴时,采取仰卧的姿式,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2.天枢穴
调理肝脾,排寒气,疏通大肠腑气,使得津生而便通。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穴。
3.关元穴
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4.阿是穴
痛点即是阿是穴。
辩证施灸
症状1:
*饮食积滞型脘腹部疼痛如刀绞、拒按,伴恶心呕吐。嗳腐吞酸、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加灸:建里、胃俞
建里
调健脾胃、消积化滞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上3寸。
胃俞穴
外散胃腑之热
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将两臂伸直紧贴身体,两肘尖连线与脊椎中线的交点就是第11胸椎,向下数一节,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就是胃俞穴。
症状2:
*寒客胃肠型胃脘疼痛如针刺如刀绞,腹皮挛急,喜温喜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苔白,脉紧滑。
加灸:内庭、合谷
内庭
清胃热,化积滞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合谷穴
平静安神,通络活血,调气镇痛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艾”心小贴士
1.构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忌油腻,饱后不宜剧烈运动。
2.由胃肠严重阻塞、癌肿引发的胃肠痉挛,应高度重视原病发的医治。
3.食疗方:姜糖苏叶饮。生姜5克(切丝)、苏叶3克、山药6克,装入茶杯内,开水冲泡,浸泡10分钟后,加入红糖搅匀趁热服用。有发汗解表、祛寒健胃作用,可治寒客胃肠型胃肠痉挛。
艾灸小常识
施灸时应遵守“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步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灸前灸后注意事项及调养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2.对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4.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到达更好的疗效。
5.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好)或多食稀粥,由于艾灸进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份,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惶,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艾灸完,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8.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平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后部份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控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进行沉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看电视的时间。
12.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漫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艾吧-艾益生面向全国招商,以下为部份体验店,可就近到店体验。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白癜风光疗- 上一篇文章: DDS课堂:肠胃炎病因病理及调理
- 下一篇文章: 医治胃炎 15种食疗法帮你治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