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慢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
慢性胃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一些慢性胃炎患者也可以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慢性胃炎患者自觉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炎症的轻重程度并不总是吻合的。有的患者胃镜下炎症很重,而症状表现并不严重;有的患者胃镜下炎症很轻,但自我感觉的症状却较重。就诊患者多有上腹隐痛、不适、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症状。
专家认为,要提高慢性胃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合理性,就得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并针对发病机制来用药。
“胃中是一个酸性环境,胃酸激活胃蛋白酶以消化食物。胃酸对于胃黏膜来说是一个刺激因素,但为了保护胃黏膜不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胃也有一套保护自己的结构和机制。”专家介绍说,发生胃炎时,说明胃的防御结构或机制与攻击或破坏因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当攻击因素强,或人体的防御能力出现问题时,就易发生慢性胃炎。
专家强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一个重要的攻击因素,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非常高,这也是胃炎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幽门螺杆菌寄生于胃黏膜黏液下层,其所分泌毒素可促进胃的炎症反应。一些刺激因素,比如酒精、部分药物对胃来说也是攻击因素。人体防御能力的下降可因心理因素引起,也可出现于其他大病、手术等之后。在诊断慢性胃炎时,一是看胃镜情况,二是要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胃炎反复,胀气不消,吃药不见效怎么办
- 下一篇文章: 老中医说有胃病的人忌口三种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