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药证相符,
李某,女,58岁。
因胃脘部不适来诊。患者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自述胃脘部胀闷不舒,食后尤重,按之柔软而不痛,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弦滑。
胃镜检查: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辨证为脾虚运化无权之痞证,方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
药用:厚朴20克,生姜15克,半夏15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
服上方4剂后,自觉胀满减轻,嗳气消失,大便通畅,舌边齿痕减轻,苔白略厚腻,脉弦略滑。守方再服四4剂则诸症皆瘥。随访6个月未复发,患者面色转红润,食欲佳。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患者胃脘胀闷,食后尤重,大便不畅为脾虚不运之证。“六腑以通为用”,因脾虚影响了胃腑通降之性,故大便不畅、嗳气频作。
舌淡胖,有齿痕,脉弦滑,则进一步提示了脾湿之象。治疗应健脾温运,宽中除满,以求标本兼治。
方中重用厚朴以宽中消满除湿,生姜、半夏降逆化痰和胃,甘草、党参补脾气助运化,并加用香橼、佛手以增强理气消胀之力,陈皮、竹茹更可助姜、夏降逆之功。
药证相符,故诸症悉除。
本方临床常可用于治疗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囊炎等以脾虚气滞为主要病机的疾病。
当以脘腹痞满,餐后或午后加重,无明显疼痛,舌淡润苔白或白腻,脉弦滑等为用方要点。
(1)若胃脘胀满严重者可酌加香橼、佛手、紫苏梗、木香等理气之药;
(2)若伴有胁肋胀满可加柴胡、郁金等疏肝之品;
(3)若伴有呃逆嗳气者可适当加大生姜、半夏用量,并酌配陈皮、竹茹等药以降逆。
注: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慢性浅表性胃炎转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中间发
- 下一篇文章: 浅表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嗳酸口苦,中医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