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你慢性胃炎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今年59岁的吴女士退休前从事编辑工作,退休后返聘依然从事本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她患上了慢性胃炎。年初“升格”为外婆后,除了要忙工作,还要帮女儿带孩子,她感到非常疲劳,老胃病也发了,时常感到胃部不适,最终在家人的催促下,吴女士来医院接受了胃镜检查。一周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还提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将“慢性胃炎”扼杀在摇篮里
上海交通医院消化内镜室陈尼维主任介绍道,“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高,由于该病的常见性,因此人们一般都不是很重视,常常在‘急性胃炎’发生时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胃粘膜受各种原因侵害后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从而使之演变为慢性胃炎。”
同时,慢性胃炎通常按照胃粘膜受侵害的程度即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侵害程度轻点的被称为“浅表性胃炎”,炎症仅仅累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侵害程度较严重造成的炎症已经累及粘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有的还伴有局部增生,这种胃炎被称为“萎缩性胃炎”。
“胃炎和其它疾病一样,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当胃粘膜受到侵害的初期,人们是会有所感觉的,比如在吃饭后感觉胃部区域的不舒服,或者隐隐地痛,或者暧气打嗝,这时候,如果患者能够给予一定的 幽门螺旋杆菌不可小觑的“推波助澜”者
造成胃粘膜炎症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过度进食刺激性食物或者药物、十二直肠液的返流、个体免疫因素等,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只要幽门螺旋杆菌“定居”在胃粘膜上均可以检测到许多炎症细胞,由此推断,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的致病原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推波助澜”者。
当我们了解了慢性胃炎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尽可能地远离致病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举措,密切随访。由于“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中存在少部分“癌前病变”倾向,患者必须每年复查胃镜,以观察胃粘膜病变发展情况,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得了慢性胃炎该怎么办?
最后,陈尼维主任给已患有慢性胃炎的病友们几点建议。
1、患有“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胃复春”等中药,还必须口服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2、中医认为“思伤脾”,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要调整生活节奏,保持身心愉悦。
3、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饮茶宜淡,少喝咖啡,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饮食方面宜清淡,进食绵软、易消化的食物。
4、人体的“胃”是个“喜暖恶寒”的器官,已经患有胃病的人在夏季特别要注意少吃冷饮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78岁中医专家谈给高官治病经历,道出了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