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陈福如疏肝清胃,理气止痛法治

▲陈福如年出生,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每天15时,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刘某,男,时年35岁,职工。年7月12日初诊。

胃脘痛病史5年,经治疗后疼痛缓解,而反复发作,近半年来胃痛发作较频,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HP(+++)。

刻诊: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反酸嗳气,口干口苦,易怒心烦,大便硬,2~3天方解大便,舌质淡红,舌苔黄,脉弦。

辨证为肝失疏泄,胃中积热,降浊失常。治以疏肝清胃,降浊理气。处方:蒲公英30g,枳实、白芍各20g,柴胡、田七、木香(后下)各10g,黄连6g,炙甘草5g,吴茱萸1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二诊:年7月25日,服上15剂后胃痛明显减轻,反酸嗳气减轻,大便畅通,每天1次,药已中病,不改弦易辙,上方稍为增损,以枳壳20g易枳实。嘱其连服10剂。三诊:8月7日,服后诸症如失,未见胃痛、反酸、嗳气等。因其胃黏膜糜烂,HP(+++),而且有胃病史5年之久,应系统治疗3~4个月,方有可能痊愈。继治以理肝清热祛瘀通络。处方:蒲公英30g,枳壳、芍药各15g,柴胡、苏梗、蒲黄(包煎)、田七粉(冲服)、乌及粉(冲服)、炙甘草各5g,连服15剂。四诊:9月10日,服上方15剂后,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缓。药到症除,以上方再服15剂,以观后效,再作斟酌。继服15剂自感良好,又再服15剂。因在省外工作,不方便来深就医;但是他自己认为每次就诊服药都很有效,而且每次就诊所用药物都无多大变化;加之若不继续服药,他又担心糜烂性胃炎发生意外;并且西医多次警示,幽门螺杆菌是致胃癌的凶手,但他曾多次经抗HP“三联”或“四联”治疗,副作用均较大,而HP仍阳性;于是他最后决定继续服上方。年11月28日已服用上方共4个月零15天,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糜烂,HP(-)。本病例经胃镜等相关检查,诊断明确。中医辨证为肝失疏泄,胃中积热。其胃病5年之久,胃黏膜糜烂,乃痛久入络的明证。HP(+++),是热毒之象。其大便硬,多天1次,热毒蕴聚而无出路,故在疏肝理气的同时,投入蒲公英和黄连清热解毒。蒲公英重用,清热解毒力强,又善于通大便,使热毒有出路。其在4个多月的治疗中共用蒲公英4kg多,而毫无不适,并且胃痛减轻,HP转阴,说明该药清热消炎、抗HP作用可靠。长期临证研究表明,蒲公英抗HP疗效肯定,但用量宜大,疗程足够是关键。而脾胃虚寒,大便溏者忌用。蒲公英既有祛瘀止痛之效,又有抗HP作用。田七粉合乌及粉共奏祛瘀通络生肌之功。瘀去络通,则有利改善糜烂病灶的供血,促进病灶的修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waw.com/wytz/1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