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性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胃有这些警报
除了感冒发烧,最常听到的估计就是:我肠胃不好,有些东西吃不得……
胃肠道是消化道系统中重要的器官,可以针对入口食材进行分解、消化和吸收,为身体补充足量的营养,保证各类器官的功能活动,在人体健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它也很敏感,饮食、睡眠,甚至情绪都能影响它,因此很容易出问题。
有数据统计:中国的肠胃病患者高达1.2亿,更麻烦的是,胃肠道疾病的种类也多——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
今天《热播小课堂》就带你来了解下——慢性胃炎!
??
??
症状
慢性胃炎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和饱胀感,尤其在饭后症状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每次进食量虽不多,却觉得过饱而不适,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出现上述症状,需警惕慢性胃炎。
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三大类: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年人80%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老年人50%-70%慢性萎缩性胃炎。
五类易感人群
一是“饥一顿,饱一顿”--吃饭不规律,做不到定时定量;
二是“重口味”--喜欢吃生冷、咸辣及油炸的,吸烟饮酒;
三是“祥林嫂”--长期心事重重,“压力山大”;
四是“外卖族”--各种大小餐馆的外卖和大排档的常客而且,喜欢聚餐;
五是“资深人士”--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发病率也相应增高。
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包括:
(1)各种胃黏膜损伤因子:如长期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酗酒、过热饮食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接受放射治疗等,心衰、门脉高压可引起胃黏膜淤血,尿毒症、氮质血症可引起胃黏膜对外源性刺激的耐受性降低;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其经口感染,附着于胃黏膜,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中和胃酸,阻止H+向胃腔弥散,促进反弥散;
(3)免疫机制: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的产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胃体萎缩性胃炎相关;
(4)年龄因素:年龄增加,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黏膜耐受性下降;
(5)十二指肠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
有什么危害?
01
贫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或维生素B12摄入障碍会导致两种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
02
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药物食物、导致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黑矇、大汗、甚至休克等。
03
胃溃疡慢性胃炎基础上出现反复糜烂,胃黏膜糜烂到黏膜肌层以下就出现溃疡,胃溃疡可导致出血甚至癌变,应及时就诊进行胃镜等检查,以免贻误诊治。
04
癌变据相关证实,胃癌的演变过程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型胃癌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
如果你符合以下任意一条,你的体检应该要加一个项目——胃镜检查。
饮食习惯中,喜欢盐渍、腌制、烟熏、油炸食物及动物红肉,抽烟酗酒;
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有胃癌家族史;
有包括肠化、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曾经接受过胃部手术等癌前状态:
慢性胃炎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地置之不理,任其发展为癌症。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达90%以上,甚至可以达到完全治愈,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有20%左右。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海南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海南省健康宣传教育中心联合海口广播电视台《热带播报》,推出了《热播小课堂——健康跟我走》,旨在通过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及释义66条》,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提升我省全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
《热播小课堂——健康跟我走》每周六17:30~18:00在海口广播电视台《播报第1站》播出,敬请收看!
广告
新闻、
责编: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今34degC安徽辽宁均有新增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