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保健食品美颜抗衰老
60个年龄,60年逾越,60年光辉,走进今天的宣汉,一条条公路翻山越岭,连接宣汉城乡,连接宣汉新农村每一个角落;一辆辆班车,进乡入镇,沟通城乡……无论是南来北往的旅客,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强烈地感受着脚下这片古老而奇异的土地上交通事业产生的巨大变化。
1949年解放前夕,全县境内唯一汉渝公路(即210国道),长50.65千米,物质运输仅靠木船载运和人背马驮。等级公路为零。建国后,宣汉县公路建设经历了20世纪五十年代初始,6、七十年代普及,八十年代后大发展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全县公路里程发展到900多千米,但只有20多个紧靠国、省干线和县城的乡镇通公路,占当时74个乡镇的27;70多个村通机耕道,占当时770个村的9.1。除国道G210线宣汉段50.65千米和省道S201线经过县城3千米路段是沥青路面外,余下的800多千米基本属于简易公路。
改革开放后,全县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十五”以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发扬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无私奉献的“樊哙精神”,以空前的建设范围、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交通大发展。2006年至2008年,县委、县政府依照“构建络,畅通主干,突出通乡,大修村道”和“完善通乡、突出联、大修村道、强化管护”的思路,始终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抓手、最大的惠民工程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真正的希望工程来抓,大手笔投入,大马力推动,掀起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前后实行了“会战2007”、“决战2008”、“再战2009”农村公路建设攻坚行动。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61亿元,建成村通达公路1603.7千米,乡村水泥(油)公路1493.7千米。其中,通乡水泥(油)路697.4千米,是2006年之前乡级硬(油)化道路总里程的5倍以上;通村水泥路796.3千米,是2006年之前村级硬化道路总里程的10倍以上,实现了平均1个月最少有1个乡镇、10个村通水泥公路。基本构成以宣汉城区为中心,以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络的承东启西、贯南通北、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三纵三横”公路络。
- 上一篇文章: 平时一定要把握进餐量
- 下一篇文章: 包汤圆灭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