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多元文化成旅游亮点
韶关多元文化成旅游亮点
大图为位于韶关的广东大峡谷。小图为韶关丹霞风光。
据韶关旅游局消息,自2004年丹霞山荣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以来,韶关备受珠三角旅游者们关注;旅游者们发现,韶关具有广东少有的多样性、差异性旅游文化,富有魅力。韶关有10几万年前原始人生活的遗址,深邃悠远的佛教禅宗文化,气魄宏大的大自然奇景,征服世界的丹霞地质文化,牵动海外千百万华侨游子之情的珠玑巷文化,古老奇脸上长白癜风特的客家围楼、瑶家山寨建筑文化,浑厚浓郁的民俗风情文化……在历史年轮行进的大千世界中,演绎的奇异原始的自然风光使人激动,但是独特的多元文化和富有魅力的浑厚民俗风情更使人陶醉,这一切文明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延续至今……
征服世界的地质文化
大自然用它那鬼斧神工演绎出一幕幕奇异之作,不但让人领略到青山绿水、高山峡谷、悬崖幽洞的壮美,更让人好奇于这些自然奇景背后的天地奥秘。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在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地壳经过漫长的上升运动,岩层节理产生变化,红色砂岩经长时间风化剥离和流水腐蚀,构成孤立的山峰和峻峭的奇岩怪石。在这些特殊地貌中,丹霞山方圆280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是最典型的代表,不管在范围上、风景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故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寻根问祖的姓氏文化
岁月虽然悠悠地远去,却给人们留下了一笔笔深入的历史遗址,血管里流淌的热血让一代又一代人深怀着思念和感恩,去追寻先辈的足迹。
“黄花满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珠玑古巷,这条古色古香的巷道,处处显现着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袒露在人们眼前的每一块砖石、每栋古宅仿佛都清清楚楚地写着“历史”。珠玑巷人收藏的一本本族谱,记载着3000多万珠三角和港澳同胞的姓氏的渊源。
古老而破落的民居、岭南各姓的祖祠,珠玑巷的姓氏文化久久流传着,深深吸引着海内外华夏儿女,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
古老奇特的建筑文化
这里的青山绿水不但娟秀富足,而且充满了灵性。是她养育了无数勤劳智慧的子女,创造出客家围楼、瑶家山寨这般古老奇特的建筑,构成了浑厚浓郁、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文化。
韶关是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围楼则是客家民居最具特点的建筑之一。韶关境内现存围楼300多座,而位于始兴隘子镇的满堂围便是其中的杰作。满堂围占地13545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楼,被誉为“岭南第一大围”、“粤北第一民宅”。建筑既有古代雄壮朴实的气势,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会聚了古代、近代客家民俗风情,为近现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韶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以瑶族为主,还有满、回、苗、黎、白、侗、土家等共31个。
瑶族主要散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曲江县和始兴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也是我省仅有的两个瑶族自治县之一;必背瑶寨地处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这里瑶家山寨建筑别具特色,除欣赏美丽的瑶山风光,还可领略到古老而奇异的瑶族风情。
红土造就的禅宗文化
中国自古有4神学说,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南方朱雀居所的红土地养育了韶关。正是这片奇异的红土,千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佛教禅宗文化,也造就了驰名古今中外的南华禅寺。
南华禅寺座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0千米的曹溪之畔,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禅宗六祖慧能在此弘法37年,诞生了中国佛教唯一经典―――《六祖坛经》,是“南宗禅法”的发祥地,素有禅宗“祖庭”之称。寺内供奉六祖慧能真身,收藏有3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古往今来,南华禅寺因儿童白癜风的原因慧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无数名人留下广为传诵的诗词篇章。
人类进化的石峡文化
韶关,孕育了旧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闻名中外的马坝人遗址和石峡遗址,俨然是一部浓缩的人类进化史。
根据考古发现,粤北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1958年在韶关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马坝人化石”的发现,揭露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而石峡文化遗址的发现,为我们勾画了1幅重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年龄时期粤北文化生活画卷。
韶关北江河鲜和粤北美食独具风味,由于和珠三角饮食相比,有明显的口味、制作、物产差别,如龙归冷水猪肚、水库三角鲂、大峡谷山坑螺和河鱼仔、樟市黄豆腐、马坝老虎粥、火山无渣粉葛、周田萝柚等听起来就有食欲的蔬果菜肴,都有鲜明的粤北地域特点。因此很多去过韶关的游客都说,韶关离广州才2小时车程,是周末一个很好的发现多元文化的旅程。
- 上一篇文章: 随州转达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 下一篇文章: 青春派小时期获最佳影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