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烂胃炎伴溃疡 的医治方
靡烂胃炎伴溃疡的医治方
糜烂胃炎中药治愈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学习压力也在逐渐加大,造成饮食不规律,慢性糜烂性胃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发现1验方,临床运用疗效满意,疗程结束后主要病症消失,跟踪视察3年复发率低。现将处方介绍以下。药用:黄芪30克,白花蛇舌草、海螵蛸各15克,香附、陈皮、莪术、半夏、枳壳、小茴香、青皮各10克,乳香、没药、砂仁、柴胡、炙甘草各6克。逐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
组方:乌贼骨15克,白术10克,白芍12克,北沙参10克,黄芪15克,炒山查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水煎服,逐日1剂,饭后温服。急性消化性溃疡病服用1至2周,慢性消化性溃疡病服用3至4周。
例1:周某某,男,45岁。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以主诉为“胃脘灼痛,口苦2年余”救治。2年来,医院胃镜均显示,胃体、胃窦黏膜充血,水肿,靡烂。多医诊治,稍缓未愈。
症见:胃脘灼痛时作时止,肋胁隐痛,口干,口苦,恶心,纳差,消瘦。患者饮酒近20年,已戒半年。现胃镜显示:胃体和胃窦黏膜充血,水肿,靡烂,胃体有0.1厘米大小溃疡斑。幽门螺杆菌检测(-)。查体见:上腹拒按,无反跳痛,莫菲氏征(-),舌淡红苔黄厚,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靡烂胃炎伴溃疡。中医诊断:胃痛,辨证:肝阴虚夹胃热。处方:乌贼骨15克,白术10克,白芍12克,北沙参10克,黄芪15克,炒山查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水煎服,逐日1剂,饭后温服。
2诊:服7剂后,胃脘灼痛稍缓减,余证如前,述服后口淡无味,加大枣10克,服用一月后,诸证消除。胃镜显示,胃体胃窦黏膜无水肿,无靡烂。去黄芩,加陈皮5克,服用1周停药。随访1年,未见复发。
例2:陈某,女,40岁,年2月12日初诊。
患者以主诉为“胃脘隐痛时作3年”救治。患者曾有慢性胃炎史10多年,3年前,胃脘痛加重,经多家医院做胃镜、钡餐等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奥美拉唑、甲氰咪胍、硫糖铝、阿莫西林胶囊等医治,好转又作。曾用中药(具体方药不详)医治半月,未见明显好转。
症见:胃脘隐痛喜按,喜温热饮,时有吐清水涎沫,纳差,神疲,乏力。胃镜显示:十二指肠球部黏膜以红为主,散在点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查体:上腹剑突下右边按压痛,舌淡苔薄白,脉衰弱。
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诊断为胃痛,辨证属脾胃气虚。
处方:乌贼骨15克,白术10克,白芍12克,北沙参10克,黄芪15克,炒山查10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半枝莲10克,甘草5克,大枣5克,水煎服,逐日1剂,饭后温服。加减医治2月后,诸证悉除,食量、体重增加。
胃镜显示:溃疡愈合。属临床康复,停药视察,嘱节饮食,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消化性溃疡是由胃或(和)十二指肠局部黏膜充血,水肿,靡烂,或(和)溃疡,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乌贼骨又名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等功效,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有制酸止痛、止血等作用,被誉为“溃疡之要药”,加白术、白芍、北沙参、黄芪等起养胃生津,敛酸止痛等功效,佐以炒山查、当归以健脾补气不留瘀。《随息居饮食谱》中对山查有“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肿”记载,《日华子本草》中对当归有“破恶血,养新血”的记载,可见山查当归属于消化性溃疡病之良药。消化性溃疡病多属于慢性病,需服用药物时间较长,临证必须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加减,以“顾忌新病防宿病”。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文章: 养肝护胃一步到位!30分钟快速止痛、医治
- 下一篇文章: 胃炎最容易被误解的六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