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经验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根据病变分布,可再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以胃窦为主)或全胃炎(以胃体为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临证医案:
沈某,女,48岁,于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主诉:胃部灼热感1年余,加重5个月,口渴不欲饮,汗出,胃脘发紧,心烦,心悸,纳可,寐差。大便秘结,2~3一行,47绝经,舌质暗,苔黄厚腻,边齿痕,脉沉。谢师以疏肝和胃,通腑化瘀为治疗大法,处方于:煅石决明、生白术、厚朴、枳实等药加减,14剂;二诊时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故在原方基础上去沙参,加石膏、夏枯草、赤芍等药,诸药加减治疗三个月,复查胃镜,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停药,嘱患者平时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
按语:《伤寒明理论》:“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变硬。”便秘的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如胃热过盛津伤液耗肠失濡润脾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肝气都结,壅滞,或气郁化火伤津,腑失通利。病机析要:肠胃积热,劫灼津液,肠道津液枯燥,故大便干结腹中胀满,积热熏蒸于上故口干口臭:热盛于内,故面红身热,心烦不安,汗出,时欲饮冷。方用:煅石决明治酸止痛,重镇下行;大量的生白术入太阴脾经,健脾生津,增水行舟;陈皮、枳实、榔片等药,导滞下行,促进胃肠的蠕动。诸药共用增水行舟,宽畅理气,化瘀通腑,导滞下行。
谢师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有便秘时,常用生白术和枳实为对药,临证加减,疗效明显。枳实辛散温通,破气消积,泻痰导滞,消痞止痛;白术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枳实辛散性烈,以泻为主,白术甘缓补中以补为要。枳实以走为主,白术以守为要。二药参合,一泻一补,一走一守,一急一缓,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以达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健脾强胃,消食化积,消痞除满之功。
- 上一篇文章: 经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