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类食物吃的越多越伤胃,医生提醒打好保
为了早上多睡几分钟,早餐说省就省;中午忙,就点个外卖应付一下,等到下午两三点吃饭是常事;晚上三两个朋友聚在一起大吃大喝,直到夜半灯火阑珊……这是你生活的写照吗?你有过胃痛、胃胀、反酸和打嗝的经历吗?其实都是胃发出的“求救信号”!俗话说“十胃九病”,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现在胃病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了。我国胃病发病率高达85%,且呈年轻化趋势。主要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你做过以下哪些伤害胃的事情?
胃负责消化食物,所以吃什么样的食物对肠胃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以下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的食物,要少吃。
高盐食物
高盐饮食,包括腌菜、咸鱼、腊肉、火腿等,可延长胃的排空时间,从而加重胃肠疾病患者的消化不良、嗳气、腹胀等症状;还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导致胃黏膜受损,难以愈合。胃黏膜一旦反复受损,可能导致萎缩性胃炎,从而引起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
高脂肪食物
如油炸食品、烧烤、肥肉等,需要更长的消化时间。长时间停留在胃里会促进胃液分泌,导致胃酸水平升高,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增加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
吃太多五谷杂粮
很多人觉得粗粮好,所以每顿饭都吃,却不知道当大量粗粮进入胃后,胃液增加,会让胃过饱。此时胃液反复冲刷食道和贲门,容易形成伤口。如果长期不愈合,会导致各种胃病。根据健康标准,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25g-30g膳食纤维。也就是说,每天可以摄入g左右的粗粮。对于一些老年人和胃动力不足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饮食,不要只参考数据。
过热的食物
天冷了,有些人觉得菜只有热了才更好吃,等菜做好了就迫不及待的张嘴了。但胃黏膜娇嫩,只能耐受40℃的温度。一旦超过温度,容易引起充血、水肿、蛋白质变性。长此以往,会增加炎症和癌症的风险。
错误的饮食习惯让肠胃更差
吃得太快
有的人不耐烦,或者工作忙,就狼吞虎咽的吃饭。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因咀嚼过少而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吃得太快,饱腹感的信号来不及到达大脑,当你有饱腹感时,往往是暴饮暴食,不利于肠胃健康。
边走边吃
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支持”。如果边走边吃,大量血液分布到运动中,容易影响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
不按时吃饭
一日三餐规律定量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使胃运动起搏细胞和胃酸分泌有规律,使胃功能更加协调。但饱餐一顿的饥饿感容易打乱肠胃消化的生物钟,导致胃酸分泌紊乱。当胃中没有食物中和胃酸时,过多的胃酸会腐蚀胃黏膜,造成损伤。特别是晚饭吃得太晚,已经很接近睡觉时间了,但该休息的胃还需要继续“加班”,会影响黏膜修复。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肠胃蠕动减弱、胃炎等疾病。
共餐制
这种饮食习惯容易引起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幽门螺杆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毒素,损伤胃黏膜,不仅可引起胃黏膜轻度炎症,还会使胃癌的风险增加4-6倍!要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应注意饮食卫生、餐具消毒、分餐制、少吃生食。
两步打响健康的“护胃之战”
除了饮食,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会成为伤胃的“罪魁祸首”!如熬夜、超重、肥胖、压力大、心情不好等。除了改变以上不良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筑起胃的“保护墙”。
改善饮食结构
首先要保证食物种类尽量丰富,每周至少吃25种,这样营养更全面。西红柿、白菜等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保护胃黏膜;白菜、西兰花、生菜等食物中的维生素U能促进黏膜修复;紫甘蓝和胡萝卜等食物中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
定期检查
40岁以上的人,不管有没有不适,都建议做胃镜。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有胃癌家族史、胃炎和胃溃疡史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体检。
- 上一篇文章: 这7种冬病夏治正当时海外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