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PPIs药,你一定要知道

质子泵抑制剂从问世20多年来,显著改善了酸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结局,在消化内科发展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由于突出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近几年该类药物的过度使用问题日益突出,潜在的不良反应备受重视。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应用PPIs尤为重要。

PPIs在体内代谢迅速,血浆半衰期2h内,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PPIs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系统中的CYP2C19和CYP3A4在肝脏内代谢,前者是大部分PPIs在肝内代谢的主要途经,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泮托拉唑虽主要经CYP2C19代谢,但对其亲和力较低,且其特有的二相代谢,也降低了泮托拉唑对CYP2C19的依赖;雷贝拉唑主要经NADP途经代谢。由此可见5种PPIs对CYP2C19的依赖性存在差异。

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是严重的肝功不全患者,血浆半衰期明显延长,应用PPIs应相应减量。PPIs是苯并咪唑的衍生物,主要在小肠吸收,特异性作用于胃底腺壁细胞的质子泵,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直到新的质子泵产生,壁细胞才能恢复分泌酸的功能。

胃酸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长期强力抑制很可能产生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1.骨质疏松:有研究提示每日口服2倍标准剂量的PPIs连续1年以上髋骨腕骨椎骨骨折风险增大。长期强力抑酸后影响钙吸收,引起血钙浓度下降,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吸收。

老年人长期应用骨质疏松风险增加。

2.肺炎:胃内长期处于低酸状态,对细菌廓清作用下降,当生理性或病理性反流时,肺部感染风险也就增加。

3.肠道感染:胃内PH上升,胃酸屏障功能降低,胃内细菌定植和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使患者腹泻发生率增加。

4.缺铁性贫血:食物中的三价铁需在酸性条件下转为二价铁才能被吸收,长期服用PPI抑制胃酸,影响铁吸收,引起缺铁性贫血。

5.胃底腺息肉:是胃内最常见的息肉。长期服用PPI1年以上发生风险是不用PPI的4倍。

可见使用PPIs药物需严格根据适应症。

PPI主要经过CYP2C19和CYP3A4系统代谢,故必然与经过该系统的其他药物发生代谢竞争。从现有的资料看,在老年人群中常用的药物与5种PPIs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奥美拉唑的发生率最高,泮托拉唑的发生率最低。如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与华法林同时使用,华法林清除率降低。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与PPI的相关使用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其实两者都是主要通过CYP2C19系统代谢,曾有研究表明PPIs与氯吡格雷同时使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美国FDA多次就两类药物联合使用提出黑框警告”,建议使用氯吡格雷时避免使用PPIs,如必须使用则应使用相互作用较少的泮托拉唑。

PPIs治疗方案

常用PPIs标准剂量分别如下:奥美拉唑20mg/d;兰索拉唑30mg/d;埃索美拉唑泮20mg/d;泮托拉唑40mg/d;雷贝拉唑10mg/d;

1.消化性溃疡:抑酸要求:PH3持续18h/d以上,应用标准剂量,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程4-6周,胃溃疡疗程连续6-8周。

2.胃食管反流病:应用标准剂量至少8周,症状控制不满意则加倍剂量或更换PPIs。

3.急性胃粘膜病变:视病情可采用加倍剂量或标准剂量,疗程4-6周。

4.NSAIDs或GCS相关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长期使用该类药物需预防性使用PPIs标准剂量,疗程决定于NSAIDs或GCS使用的疗程。

5.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抑酸要求:PH6持续20h/d。除积极采用内镜、介入、手术止血外,应强力抑酸达到止血或预防再次出血,此时需静脉使用标准剂量Q12H,连续5-7天后,视情况改用口服严重肝功能障碍者可酌情减量。

6.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应用标准剂量,疗程4-6周。

7.功能性消化不良:PPI常用于非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即上腹痛综合征,应用标准剂量或半量,疗程4-6周。

8.Z-E综合征:应用加倍剂量,需长期维持治疗。

9.抗HP治疗:抑酸要求:PH5持续18h以上,需口服加倍剂量。根据《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如抗HP治疗前,在使用PPIs药物,需停用2周以上再抗HP治疗。老年人根除需权衡利弊。

更多精彩,请







































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waw.com/zlyz/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