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文化产业当文化被商品所演绎
静观文化产业:当文化被商品所演绎......
“文化”如今已然是个时兴的字眼,是现今点击率最高的辞汇之一,而文化产业带给人的欣喜更犹如阿里巴巴叫开了1座金光闪闪的宝藏,让人激动不已。市场经济的繁华让文化与商品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密切接触:各种艺术巡回展、艺术展览会,华丽的剧院演出,就连古老的历史名城、恢宏的世界遗产也都可以商业味十足。
【背景】近日,在深圳闭幕的第一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有一则消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干产业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0%,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就业人员范围已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
聚焦:文化产业的“金饭碗”
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出口最多的已不是它的工业和农业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大众文化产品。已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人材已更多地从制造业向信息产业、服务业、媒体和娱乐业等这些听上去不那末“硬”的行业转移,乃至是大规模进军。人的发展也逐步回到对人本身的关注,在时间和金钱的支出上,也从衣食住行流向文化娱乐。过去,文娱是短暂的“放松、加油和充电”,文化艺术则是衣食无忧的知识精英们的精神活动,而现在,它成了人回归本身的一种途径,是人在文化层次上的一种精神生活。文化产业在新经济的环境下得到蓬勃发展,有人称之为“文化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大致白癜风怎么治最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自发萌动、上世纪90年代的起步探索和新世纪的培养发展三个阶段。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据介绍,目前我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已初步构成了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和艺术培训业等比较完全的行业门类。截至2003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娱乐业、音像分销业、演出经纪与代理业、艺术品经营等门类的产业单位共有34.9万个,从业人员166.97万人,创增加值近307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参与,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各个行业门类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从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看,全国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2/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1支重要气力。
专家:发展文化产业恰逢其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艺术系主任叶朗教授指出,文化产业将是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有5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积累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为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这些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他人没法重复和模仿,是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
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钱光培认为,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的一个新兴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它跟世界文化产业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全部中国文化产业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就国内来看,我们的文化产业的行业当中,比较引人瞩目的传媒业,广播、电视、、出版,包括上媒体。另外,从地域来看,发展极不平衡,比较集中在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最有效的整合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资源包括过去所谈的文化资源,如文化遗产、文化人材、文化设施。另外,除文化资源这一块,还有资本要素、经营要素,应当说中国目前的现状,就是在文化资源这一块,是极其丰富的。但是,要把文化资源转为文化产业资源还需要资本的要素、技术的要素、管理的要素。就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整合,是把这几个要素很好地调动起来,把潜伏文化资源开发出来。
文化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5大挑战
文化产业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绩,而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目前面临5大挑战。1是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广大大众日趋增强的消费需求和多层次、多情势、多样化的消费特点。2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不能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是文化产业的管理手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4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许多跨国文化企业陆续进入我国的文化市场,而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还不能完全应对这类剧烈竞争。5是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运用和互联的普及,带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传播领域创新的重大革命,我国的文化产业还缺少适应性和主动性。
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这些困难,文化部门要从增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入手,培养和重塑国有文化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水平,逐渐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华文化品牌;加强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培养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另外,还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运用,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提示:别让文化被过量的“铜臭”俘虏
《文汇报》一篇文章指出,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中,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曾得到明确的论述。高增长的经济速度未必能增进文化建设的必定腾飞。如果让文化的建设完全受控于市场规律,使寻求商业利润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导目标,让经济因素安排了文化从创造到传播、从政策的制定到生态和区域的计划全过程,就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这类影响在目前已初露端倪,主要表现为:
――把实利作为文化生产的唯一寻求。现在的文化市场现状是,大众文化过度膨胀,而高雅文化、民间文化日益萎缩,文化的多样性没法得到有效保证,公益文化没法繁华。消遣娱乐性文化活动压倒、代替了修养提高性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把文化的兴趣活动都以投资行动来认同,文化教育仅仅以有用的为根据,这样,对实用性的、工具性的如计算机等级考、外语等级考相当重视,而对文化积累性的修养、知识缺少兴趣,成为爱好文化的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
――把速度作为唯一的价值观认同。最大限度地寻求功利必定要挤缩时间本钱,“时间就是生命”的口号1变而为“时间就是金钱”。高速度直接致使都市人心态的普遍浮躁,精神过于紧张,文化生活变得表面化,文化建设变得浮浅化,失去了文化发展的延续落后和深度发掘的可能,也失去了文化享受的闲暇情趣。吹糠见米式的目标寻求,把文化的熏染陶冶进程中的种种乐趣一概摒弃了。恰如王安忆在《劳碌的休闲》一文里说的,现在连休闲的日子也变得很劳碌、很沉重,失去了生活本该有的那一份安宁与愉悦。在所有的文化生活方式都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在市场经济中一起躁动时,东方式的安宁与静穆的生活大概已很难寻觅。
在龙应台的一篇题为《百年大计,请从文化始》中,提到了衡量文化的另外一套标准,以为“文化和这些工程逻辑正好是相反的:它不比速度;它比安静,比深沉,比细致,比温顺绵密,比――慢。或许5十年是一个丈量标准。”此种说法恰当与否且不去评说,却最少给人一点启发.
- 上一篇文章: 济青高铁总投资520亿元地方占八成
- 下一篇文章: 首届广府文化发展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