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奇蔚: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

姚奇蔚: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

慢性萎缩件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病情复杂,纯绵难愈,转癌率也较其它胃病为高,月前还没有殊效疗法,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健康。

余近年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专科门诊医治中,取得了佼为满意的临宋效果,略有体会。兹就个人烤见所及,简介以下:

1、辨证求因应注意肝肺胃的相互关系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萎胃”)与祖国医学胃脘痛等病证有关,叶天士胃脘痛,就重视肝胃的关系,强调肝气犯胃,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同对又注意胃对肝的反作用,认为“胃属腑,腑强不受木火来侵,病当自失”。

根据个人的临床体会,本病的肝气犯胃与肺虚不能制肝有关,而肺虚不能制肝,又与中虚胃弱,肺气失养有关;肝气不郁不主热,胃阴不足与肝热伤阴有关;肝肺不郁不气滞,气滞不运与肝肺不达有关。这类因中截胃弱,致使肺虚肝部,肺气肝郁招来肝气犯胃,彼此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实为本病发主发展的基本病因和病机。初则表现为功能上的病变,胃痛、胃胀、喧闹、嗳气,久则由气及血,渐致胃络阻痹,由功能性病变演化为器质性伤害,从而构成本病。

至于中虚胃弱,肺虚肝郁,因何而致?缘由是多方而的,或因饮食劳倦,嗜欢无常;或因谋虑费心,情志不遂;或因年高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因久病不愈,药食过偏等,都可致之。

2、论治寓舒肺达肝于建中养胃当中

关于“萎胃”的医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案。叶天士论洽胃院痛,就很重视“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如必先制木”和“安胃以和肝,理阳明以制厥阴”,通过琉肝和胃和养胃达肝的手段,到达和胃止痛的口的,含有减少胆汁返流,加固胃粘膜防御功能的意义。

根据“萎胃”的临床见症,本病是以虚为主,虽有虚实挟杂,也是虚多实少。论治必须着眼肝肺胃。肺喜宣畅,肝喜条达,胃喜调和。欲开肺气,必先补肺,欲补肺气,必先益胃;欲和胃气,必先达肝,欲达肝气,必先舒肺。始终以建中养胃为主,统筹肝肺,寓舒肺达肝于建中养胃当中,以建中养胃之剂,收舒肺达肝之用,这是个人医治“萎胃”组方、用药的指导思想。

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以建中养胃为主,可收到以下几方面的功效:

1.胃津上承,养肺濡肝,有利于肝肺的舒达。肺为气机升降之枢,肝为精神调理之所,肝肺之气舒达,又有利于内脏诸气的升降展运,精神的舒畅活跃,气血的通肠和平,脾胃的纳运,水谷的代谢,胆气的清宁。从而减少或避免肝气对胃的克伐和遏害。

2.能改良全部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力。

3.能改良胃体本身的营养,加固胃粘旋防御功能,阻挠肝气犯胃。

4.能增强胃气的流转活跃,增进胃粘膜的再生和修复进程,最后到达肝不犯胃,胃不受邪,改良症状,逆转萎缩进程的目的。

本症切勿滥用辛通流散之品,由于这些药物只宜于实证之郁,不利于虚证之郁,即或非用不可,也要制之有方,见效即止。

3、组方用药贵在轻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器质性伤害病变,以中虚胃弱为基础,肺虚肝郁为主因,肺为娇脏,以清虚灵达为用,肝为刚脏,以舒适条畅为贵,胃气宜舒展活跃,通降温柔。因此,组方用药必须注意轻灵,凡味厚甘腻、辛温燥烈、气味不纯有碍胃气之品,皆非所宜,组方力求清润不腻,寓流通之性,甘补不塞,具展运之用,才能到达寓舒肺达肝于建中养胃的目的。

对症状为胃痛、胃胀、喧闹炽热、口干烦躁、脉细软或细数、舌质淡红、无苔或少苔,表现为肺虚肝热,胃阴受伤,胃阴不足型之患者,处以养阴建中汤。方中北沙参、桑寄生、玉竹、淮山、白芍、焦山查、石解等为基本药。此方虽脱胎于叶天士的益胃汤,但去麦冬之腻,冰糖之甘,更增白芍、桑寄生柔肝平肝,淮山、焦山查一补一消,益阴健脾,全方甘淡味薄,清虚灵达,滋而不腻,清而不泄,清滋当中寓活动活跃之性,用其养胃又能清肺,用其益气又能达肝。喻氏治燥热伤肺,善清胃热以肃治节;余治“萎胃”用益胃以舒肝肺,用药不同,理法无异。

对症见胃痛胃胀,喜暖喜按,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迟或缓,表现为中阳不振,肝升无力,胃阳不足型的患者,处以益气建中汤。方中桂枝、白芍、甘草、大枣、黄芪、太子参、淮山为基本药。此方虽源于《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但去怡糖之大甘,更加太子参、淮山药益气养阴,重用黄芪补肺制肝,舒达肝气,于温建当中寓舒展之用。黄芪为补气药之最,甘温味薄,轻虚不腻,于补气当中含上升外达之性,对气虚不足,肝气升达无力者,确为首选良药。陈修园在《伤寒医诀串解》中,主张重用黄芪,助少阳生发之气,逆转其不利的枢机;余用黄芪,助肝气升达之力,舒展其不达的郁滞,义正相同。此方虽经加减,但到达了温不燥液,补不壅气,寓舒肺达肝于建中益气当中。以建中益气之剂,收达肝和胃之用,至于党参、白术虽为补中益气经常使用之药,但党参甘腻,白术温燥,建中可以,益阴不足,不利于胃气的润利活跃,只有当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大便淡薄,四肢无力时,才可选用之。

以上是医治“萎胃”经常使用的两个基本方,其有阴阳两虚者,则合两方之意化裁为养阴益气汤,若症兼挟杂,则各守其方而加减之,其加减之法,随症应变,总以平淡轻灵为务。另外,还有两方,1为清热化湿汤,方中藿香、黄连、厚朴、焦栀子、石菖蒲、枳壳、竹沥,作为湿热型患者暂用治标的基本方。桑寄生、玉竹、淮山、白芍、石斛、太子参、鸡内金等,作为病后调理的基本方。

4、临床实践验证有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数百例的临床经验证明,用中医中药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有前途的,它不但可以改良临床症状,也能逆转萎缩的病变,根据目前的医治视察,改良临床症状的有效率是令人满意的。医治本病及其它胃病的经验已输入电脑,并研制成胃炎浸膏、胃炎冲剂,均取得良好效果。

病案举例

1、王某某,男,4度岁,南昌保温瓶厂5车间工人,患者年12月9日经江医一附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轻度浅表性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萎缩性)。年3月30日初诊,症见胃痛胃胀,喜暖喜按,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滑,脉缓。辨证为胃阳不足型。予桂枝6克、白芍10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黄芪30克、淮山30克、太子参30克为基本方,加减进服,经三个月医治以后,患者由胃阳不足型,转化为阴阳两虚型,症见胃中喧闹,甚则有热感,否质淡红,脉缓,原方去桂枝、大枣,增北沙参、玉竹益气养阴,左右开弓,并随时根据病证变化,灵活加减,最后取得满意的疗效。年12月17日,仍由江医一附院作胃镜复查,证明由原来胃窦粘膜皱裂充血,逆转为胃窦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分泌不多,蠕动正常,未见溃疡及新生物,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桔红而润泽,无溃疡及粘膜充血、肿胀,由原来十二指肠球炎(萎缩性)逆转为慢性十二指肠球炎。

2、黄某某,男,43岁,新华社江西分社,患者于年3月3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为线表性萎缩性胃炎、10二指肠炎。年5月21日初诊,据诉:去年11月间胃出血一次,今年元月份又出血一次,临床症见:胃胀,口淡,食后更胀,口干喜热饮并喜酸甜之物,大便不成形,有轻度喧闹感,易于疲倦,舌苔薄白,脉弦缓,辨证为阴阳两虚型,以西党3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北沙参30克、淮山30克、白芍10克、焦山查30克为基本方,随症加减进服。经1年来的陆续医治,症状逐步消失,基本康复。年4月,医院胃镜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已排除,逆转为浅表性胃炎。

上述病例,虽不够典型,但基本上可以说明,用中医中药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对萎缩的胃粘膜,是可以逆转和恢复的,这可能是通过建中益胃医治,增进了津液的生化,取得了舒肺达肝和提高胃的免疫力的作用,恢复了肝胃的正常生理.吻能,改变了肝胃不和的病理状态,活跃了胃气,增进了胃粘膜生殖、再生、修复能力的结果。

中医的特点在于辨证论治,1病可用多方,1方可治多病,由于各自的学术思想不同,临床经验不一,选方用药,各具特点,这里所介绍的,仅是我个人医治“萎胃”的点滴经验,大海1舟,难概全貌,仅供大家参考,意在群策群力,共同探索更好、更快、更全面的医治方法,这是我的衷心欲望。

本文摘自《江西中医》,(1)









































白癜风的症状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waw.com/zysx/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