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埋线见效

【临证经验】慢性胃炎,埋线见效

慢性胃炎危害大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多发区,经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其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

慢性胃炎患者平日里若不多加注意就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的产生,例如胃出血、贫血、胃溃疡,乃至是胃癌前期。因此对慢性胃炎的医治一定要引发人们的重视。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埋线疗法。

慢性胃炎的定义慢性胃炎是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常常反复侵袭引发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加多见,男性高于女性。

慢性胃炎病理变化多局限于胃粘膜层,病变实质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产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由轻到重,由浅表到萎缩,呈进行性发展,炎症性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病变范围主要在腺窝层,由于胃粘膜的再生改造,腺窝层的剥脱变性和坏死,最后致使固有的腺体萎缩,构成萎缩病变为主的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微创埋线医治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痞”、“痞满”范畴。多因长时间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致使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其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有关,早期多为实证,日久迁延可以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取穴以脾胃经穴位为主,随症加减。

取穴:三维配穴法脏腑背俞穴:胃俞、脾俞;

任督二脉穴:中脘;

循经取穴:足三里;

经验配穴:肝胃不和加肝俞;脾胃湿热加三焦俞;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胃络瘀血加膈俞。

操作要点中脘穴直刺,要求得气。如果病程较长,或胃部寒冷,可用上、中、下脘同时医治。背部胃俞、脾俞进针时,采取提捏进针法,应当针尖刺向脊柱侧,不可刺入太深,应斜刺,得气即止。三阴交植入线体后应避免剧烈活动。每周1次,连续5次为1疗程。

临证经验1、中脘穴“浮线”医治慢性胃炎与常规埋线方法不同,浮线医治采取将线体浮植于皮肤浅层医治慢性胃炎。

操作要点选取长度为2cm线,穿入9号针内,进针时与皮肤呈90°角,针尖刺入皮肤后针体贴紧皮肤,针尖方向对准中脘徐徐进针。当病者有明显的酸胀痛感时,一手固定推针芯,一手退针管,使线体浮入穴内,不能露出皮外,出针后用干棉球压迫穴位1~2min,避免出血。每周医治1次,2次为1疗程。

2、多向埋线疗法医治慢性胃炎根据穴树的原理采取多向埋线疗法医治慢性胃炎。

操作要点:主穴取穴胃俞、中脘。

1)单穴多向埋线进针法:在选准穴位后,首先用毫针直刺,深达肌层筋膜,以得气深度为准做标记,退出毫针,然后在毫针进针部位,将埋线针刺入,达标记深度时注入线体。再分别从上或下,从左或右,离穴中心1cm处斜刺进针,使针身与皮肤成15度角,经穴中心过对侧1cm注入线体。

2)透穴多向埋线进针法:进针得气深度标准同单穴多向埋线进针法。如中脘透梁门,从中脘左侧1cm进针,经中脘到右梁门外1cm注入线体;一样从中脘右侧1cm进针,经中脘至左梁门外1cm注入线体。中脘透上、下脘,从中脘上1cm进针,经中脘至下脘下1cm注入线体;从中脘下1cm进针,经中脘至上脘上1cm注入线体。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waw.com/zysx/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