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脾胃病治验三萎缩性胃炎
李玉奇,-,辽宁银州人。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六十余载,工精内、妇、儿科三科,精研脾胃病三十余载。主要著作有《脾胃病与胃癌癌前期病变研究》。
在浅表性胃炎的基础上恶化而来,而幽门螺旋杆菌、胆汁返流性胃炎对本病已构成很大威胁。临床辨证为瘀血证,胃脘已成痈。
四诊所见:病人面色灰垢无华,面容憔悴,神疲倦怠,懒言,消瘦,脉多弦实有力。按久病当虚,脉来亦应微弱,今脉来反大,表明胃津已亏,阴虚火旺,水火不济,呈现强弓之弩,乃为反跳脉象,不能误认脉来有力而胃气未损。
就舌象而论,可以看到舌体多薄瘦,形若木板而萎缩无神无根,舌面光滑如镜,紫色而无苔,呈猪腰子断面,形若死血,毫无润泽。表明胃津耗竭,血瘀脉络,胃气受阻。一旦舌质灰黄相间而枯燥无津,舌面上二分之一处苔呈老云层叠,堆积而黄褐,舌尖鲜红,加诸脉来伴随有力,每每为中晚期胃癌有之。
胃内窥镜所见:胃粘膜颗粒样或结节状性隆起和胃粘膜变薄,颜色以苍白或灰白为主,胃壁蠕动减弱,多伴有胃粘膜充血发红、水肿、糜烂和溃疡等。病理活检所见常和胃镜观察一致。针对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而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在活检中,时常发现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改变。重度萎缩性胃炎若见重度不典型增生,实际已进入胃癌癌前病变。
临床特征:中脘胀满甚,而疼痛并不显。少数病例痛胀并作,多在饭后1-3小时隐隐作痛,厌油腻,偶有欲呕,肠鸣嗳气,多便秘,食少纳呆,呃逆频仍。由于病势发展和摄取营养不足,体重往往在2-4个月下降3-10kg,此为萎缩性胃炎的特有指征。萎缩性胃炎发展到重度期,经过系统治疗并在胃镜监护下进行是可以逆转的,约须3-5年方可逐渐恢复。实践证明,在短期内治愈是不可能的。在胃镜监护下,其治疗周期为3-4个月。一旦发现早期胃癌,应立即手术,以防延误手术机会。
一般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常以益胃健脾、疏肝理气、润燥生津或攻下法等,平胃散为首方。而余在多年研究本病中,采取祛腐生新、益气养阴法而收到满意效果。
治法:益气养阴,祛腐生新。
方药:化腐复胃汤。
黄芪40g重楼10g甘草20g苦参20g皂刺10g刺猬皮10g白术20g山药20g莪术15g桃仁15g浙贝20g白花蛇舌草40g射干15g蚕砂15g香橼15g砂仁20g知母20g天冬20g
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随症加减:
(1)口吐苦水:加黄连。
(2)口吐清水:加干姜。
(3)多唾而不止:加益智仁20g,射干10g。
(4)口吐酸水:加红豆蔻、乌贼骨。
(5)经久便秘:加桃仁、杏仁、郁李仁、皂角子、黑芝麻。
(6)厌食:加蓼实子、马蔺子。
(7)体重骤减:加山药40g。
(8)伴有低热(结核除外):加鳖甲40g。
(9)乏酸:加马齿苋40g,乌梅10g。
(10)少寐多梦:加合欢、莲子心。
(11)妇女更年期,身痛浮肿:加柴胡30g,桑皮40g。
(12)呕吐(吐食)多由幽门水肿,食物通过受阻逆返于上:加薏苡仁40g,当归20g,茴香5g。
(13)服药过敏起皮疹:加白鲜皮、蝉蜕。
(14)服药呕吐:加半夏、干姜。
(15)服药立即泄下,此胃虚肠亦虚:加党参40g,升麻15g,白芍20g,大枣15g。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玉奇卷》中国中医药版p10-12)
- 上一篇文章: 千万别忽视慢性胃炎,不注意饮食吃再多药也
- 下一篇文章: 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该如何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