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份穴位名称的由来
人体部份穴位名称的由来
1、手太阴肺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中府(募穴)〔穴名解释〕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府,聚集的意思。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本穴为肺经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中府。〔取穴方法〕有两种方法:(1)患者仰卧,在胸壁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在距胸骨正中线6寸(指同身寸,下同)处取穴。(2)乳头直线向上交3根肋骨处,再向外横开2寸为本穴。本法较简便,但只限于男性。〔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痛。
尺泽(合穴)〔穴名解释〕尺为尸(人)与乙(曲肘之形象)合字,指前臂部。泽指浅水低凹处。这是根据它的位置特点命名的。〔取穴方法〕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即突出的肌腱外侧取穴。〔主治病症〕咳嗽、哮喘、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肘臂疼痛麻痹。
孔最(郄穴)〔穴名解释〕孔,指孔穴;最,是极或聚的意思。本穴是郄穴,为气血深聚之孔穴,故名。〔取穴方法〕在前臂屈侧部,太渊与尺泽的联机上,腕横纹上7寸。〔主治病症〕咯血、咳嗽、哮喘、扁桃体炎。
列缺(络穴)〔穴名解释〕列,分解;缺,破裂。由于该穴是手太阴经的络穴,由此分别走入手阳明经;而其部位又在二条肌健(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故名。另外,列缺,古代又指闪电,闪电的形状,好像裂隙。〔取穴方法〕有二法:(1)侧掌,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2)患者两手虎口相交,一手指压在另外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即为穴区。〔主治病症〕咳嗽、哮喘、头痛。
太渊(原穴,脉会)〔穴名解释〕太,大的意思;渊,指水深处。本穴为手太阴经的原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脉会,当寸口动脉处,血气旺盛,博大而深,所以用此名。〔取穴方法〕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咳嗽、哮喘、咽喉痛、咯血。
鱼际(荥穴)〔穴名解释〕鱼是指拇指球肌群隆起形如鱼肚腹;际,边沿。穴在肌群隆起部之边沿,故名。〔取穴方法〕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在掌骨的中点,赤白肉际处取穴。〔主治病症〕哮喘、咳嗽、咽干咽痛、婴幼儿腹泻。
少商(井穴)〔穴名解释〕少,小的意思;商,为五音(宫、商、角、征、羽)之一。据《内经》载,肺音为商。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脉气初出十分细小。故名。〔取穴方法〕在大拇指桡侧缘,距指甲角约0.1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发热、咽喉肿痛、咳喘、气喘。
2、手阳明大肠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商阳(井穴)〔穴名解释〕商,五音之一,意思和少商的商相类似,由于大肠经和肺经表里;阳,本穴在少商穴的外侧,又属于阳经的穴位,所以称阳。〔取穴方法〕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约1分处取穴。〔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咽喉肿痛、牙痛、昏厥。
二间(荥穴)〔穴名解释〕2,指此穴为本经的第二个穴位;间,间隙,因穴位在隙陷处,所以称二间。〔取穴方法〕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即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约在食指指掌横纹端。〔主治病症〕咽喉肿痛、牙痛、鼻出血。
合谷(原穴)〔穴名解释〕合,会合;谷,山谷。因该穴在拇、食指相合,形如山谷之中间,故称合谷。〔取穴方法〕有三法:(1)在手背,第一、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2)拇食二指合并,虎口部隆起最高点为穴。(3)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外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所指处即是合谷。〔主治病症〕感冒、颜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
阳溪(经穴)〔穴名解释〕阳,阴阳的阳,该穴在手背属阳;溪,山溪,穴在筋骨之间的凹陷处,类似山间小溪。故称为阳溪。〔取穴方法〕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时,在2肌腱(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头痛、牙痛、腱鞘炎、急性结膜炎。
手三里〔穴名解释〕里,此作寸解释。由于该穴在手部,又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三寸处,故名手三里。〔取穴方法〕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和曲池的联机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病症〕中风偏瘫、肘臂痛、溃疡病。
曲池(合穴)〔穴名解释〕曲,屈曲;池,水池。屈曲肘部,横纹端处出现凹陷,形似浅浅的水池,所以称为曲池。池,尚有另外一个涵义,因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气血会合之处,似水流汇入池中。〔取穴方法〕有二法:(1)屈肘部,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联机中点取穴。(2)屈肘部,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中风偏瘫、高热、荨麻疹、感冒、高血压、肋骨外上髁炎、扁桃体炎。臂臑〔穴名解释〕臑,原意牲口的前肢,此指上臂内侧处。因穴在上臂肱骨内侧(桡侧),故名臂臑。〔取穴方法〕有二法:(1)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联机上,曲池上7寸,在三角肌止点处取穴。(2)举臂平至肩,在三角肌下端上方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眼病。
肩髃〔穴位解释〕肩,肩部;,骨,肩胛骨肩峰端。穴在肩峰的前下方,所以名为肩髃。〔取穴方法〕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下会出现两个凹陷,其中前下方凹陷处就是本穴。〔主治病症〕中风偏瘫、肩关节周围炎、高血压、荨麻疹。
天鼎〔穴名解释〕天,指上部、高部;鼎,古代炊具,它的形状特点为有三足。该穴在颈部,又位于头、颈椎及胸锁乳突肌三者之间,故名天鼎。〔取穴方法〕正坐,微抬头,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在扶突穴与缺盆穴联机中点取穴。〔主治病症〕上肢瘫痪麻痹、肩关节周围炎、扁桃体炎。扶突〔穴名解释〕扶,为两旁相搀;突,指高处。该穴位于2筋(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高突相合之处,2筋相合形同搀扶,故名扶突。〔取穴方法〕正坐,微抬头,喉结旁,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即在与结喉同一水平的胸锁乳突肌的肌腹上取穴。〔主治病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和甲状腺手术针刺麻醉。
迎香〔穴名解释〕迎,迎接;香,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由于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取穴方法〕在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上面取穴。〔主治病症〕鼻炎、鼻窦炎、颜面神经麻痹、胆道蛔虫症。
3、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承泣〔穴名解释〕承,承受;泣,流泪。本穴的意思是,当流泪时,穴处可以承受。〔取穴方法〕正坐,双目向前重视,瞳孔直下,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主治病症〕结膜炎、中心性视膜病变、视神经萎缩、慢性青光眼。
四白〔穴名解释〕4,广阔的意思;白,光明清澈。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取穴方法〕正坐,向前重视,瞳孔直下,在眶下孔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结膜炎、鼻炎、胆道蛔虫病、角膜炎。
地仓〔穴名解释〕地,指下部;仓,收藏食粮的地方。本穴位于面的下部,又近口腔,口腔为容纳水谷食品的地方,所以取名地仓。〔取穴方法〕脸部,口角外侧,上与瞳孔相对处取穴。〔主治病症〕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流涎。
颊车〔穴名解释〕颊指面旁;车,此指牙关。下颌骨古代称为颊车骨,穴位在其处,所以也称为颊车。〔取穴方法〕有两种方法。(1)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处取穴。(2)上下牙齿咬紧,在隆起的咬肌最高点,按压有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痛、腮腺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下关〔穴名解释〕下,下方;关,这里指牙关,即下颌关节前牙关。穴在此处,与上关相对,故称下关。〔取穴方法〕脸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构成的凹陷中,闭口时取穴。〔主治病症〕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痛、耳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人迎〔穴名解释〕本穴在喉结两旁颈总动脉搏动处,这1区域古人称为人迎脉,认为是迎候五脏六腑之气来滋养人体的地方。穴在此处,所以也称为人迎。〔取穴方法〕在颈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取穴。〔主治病症〕高血压、低血压、急慢性喉炎、扁桃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
梁门〔穴名解释〕粱,古代和粱字相通,意为谷物食品;门,门户。本穴在胃部,粱门的意思即指食品出入的门户。〔取穴方法〕在上腹部,脐直上4寸,距正中线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阑尾炎、便秘。
天枢〔穴名解释〕枢,关键。本穴在上下腹的中间,具有转运中下焦气机的功能,恰如关键一样,所以称为天枢。〔取穴方法〕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炎、阑尾炎、便秘。
水道〔穴名解释〕水,水流;道,通道。本穴具有利水作用,所以称为水道。〔取穴方法〕下腹部,脐直下3寸,在距正中线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肾炎、膀胱炎、尿潴留、遗尿、腹水、睪丸炎。
归来〔穴名解释〕归和来都含有恢复、复原的意思,本穴能使妇女子宫脱垂等回复原位,故称归来。〔取穴方法〕在下腹部,脐直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即水道穴下1寸取穴。〔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睪丸炎、子宫脱垂、不孕症。
髀关〔穴名解释〕髀,指股部;关,转动处,此指关节。穴在股部而靠近股骨关节处,故称髀关。〔取穴方法〕有两种取穴法。(1)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联机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2)仰卧,在髂前上棘直下,平臀横纹,与承扶穴(臀横纹中点)相对处取穴。〔主治病症〕中风偏瘫、风湿病、下肢疼痛麻痹。
伏兔〔穴名解释〕伏,伏卧;兔,兔子。该穴位于大腿前面肌肉隆起处,形状像潜伏的兔子,故称伏兔。〔取穴方法〕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的联机上,髌骨上6寸处取穴。〔主治病症〕中风偏瘫、截瘫、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炎。
梁丘(郄穴)〔穴名解释〕梁,山梁;丘,高处。该穴位于膝梁上肌肉隆起如丘处,所以称梁丘。〔取穴方法〕屈膝,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联机上,髌骨上2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下肢瘫痪疼痛、乳腺炎、膝关节痛。
犊鼻〔穴名解释〕犊,小牛;鼻,鼻孔。该穴在膝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形如牛犊的鼻孔。〔取穴方法〕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膝关节病、中风偏瘫。
足三里(合穴)〔穴名解释〕足,足部;里,寸。因本穴在膝下3寸,所以称足三里。与手三里相对应。〔取穴方法〕有两种取穴法。(1)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取穴;(2)以掌心按膝盖,大指抵住内膝眼,次指抵住胫骨前脊,于中指止处定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肠炎、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高脂血症、中风偏瘫、阑尾炎、膝关节痛。
上巨虚(大肠经下合穴)〔穴名解释〕上,上部,与下部相对;巨虚,巨大空虚,此指胫腓骨间大的空隙。本穴位于此,又在下巨虚穴上方,故称为上巨虚。〔取穴方法〕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或在足三里直下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下肢瘫痪疼痛。
丰隆(络穴)〔穴名解释〕有两种解释。(1)丰,饱满;隆,隆起。该穴所在的部位,肌肉饱满而又隆起,所以名丰隆。(2)丰隆,原来指雷声,为雷神的名宇,和列缺原指闪电一样,均用来命名络穴。〔取穴方法〕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在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处取穴。〔主治病症〕咳嗽痰多、支气管炎、高血压、高血脂、下肢瘫痪。
解溪(经穴)〔穴名解释〕解,指骨解(骱),即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溪,溪流,此指凹陷处。该穴位于踝关节前两筋凹陷处,故称解溪。〔取穴方法〕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在两筋(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主治病症〕踝部疼痛肿胀、头痛、肾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庭〔穴名解释〕内,进入的意思;庭,门庭。该穴在趾缝之间,两趾好像两扇门,比喻进入门庭,故称为内庭。〔取穴方法〕足背,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主治病症〕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胃痛、足部麻痹疼痛。
厉兑〔穴名解释〕厉指足部;兑和锐字相通,意为尖端。本穴位于足趾的最前端,所以称为厉兑。〔取穴方法〕在足第二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指寸)处取穴。
4、足太阴脾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隐白(井穴)〔穴名解释〕隐,隐藏;白,白色,这里指赤白肉际部位。该穴位于大趾末节内侧,好像隐藏于赤白肉际中,所以称隐白。〔取穴方法〕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同身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月经过量,消化道出血,腹痛、小儿惊风。
公孙(络穴;8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穴名解释〕公孙,原为古代黄帝轩辕氏的姓。这里是与该穴相通的络脉分支叫公孙,所以将它也称为公孙。〔取穴方法〕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取穴。〔刺灸方法〕有二种针刺法。(1)直刺:深0.5l寸,局部酸胀感。(2)透刺:针尖向涌泉方向,深1.52寸,针感可散布至足底。〔主治病症〕胃痛、呕吐、急慢性肠炎、痛经、心烦失眠。
商丘(经穴)〔穴名解释〕商,古代五音之一,属于五行中金的音;丘,土山。本穴是经穴,它的五行属性为金,穴位的位置又在高突如丘的内踝下面,所以称商丘。〔取穴方法〕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在内踝尖与舟骨结节联机的中点取穴。〔主治病症〕踝部肿胀疼痛、胃肠炎、消化不良。
三阴交〔穴名解释〕3阴,指足部三条阴经(肝经、脾经、肾经);交,交会。该穴是足部三条阴经交会的地方,所以称三阴交。〔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肠炎、子宫出血、尿潴留、遗尿、阳痿、失眠、高血压、滞产、中风偏瘫。
地机(郄穴)〔穴名解释〕地,土地,这里指脾经,由于脾在五行中属土;机,机要,关键的地方,本穴是脾经的郄穴,是气血聚集的关键之地,所以称地机。〔取穴方法〕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在阴陵泉和内踝尖的联机上取穴。〔主治病症〕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痛腹胀。
阴陵泉(合穴)〔穴名解释〕阴,指小腿内侧;陵,高突的山丘,指胫骨内侧髁;泉,此指凹陷。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凹陷中,所以称阴陵泉,与阳陵泉相对。〔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水肿、尿潴留、肠炎、肾炎、膝及小腿肿胀疼痛。
血海〔穴名解释〕血,血液;海,海洋。中医认为脾统率血液,该穴是脾血归聚的地方,如海洋一样深广,所以称血海。〔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1)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取穴。(2)患者屈膝,E者以手掌心按于患者的膝部髌骨上,食、中、无名及小指伸直向上,拇指约成45度角斜置,在大腿内上方,拇指尖下取穴。〔主治病症〕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大横〔穴名解释〕横,纵横的横,意思是旁侧,该穴横对脐中,且距离较天枢等穴为大,所以称大横。〔取穴方法〕腹中部,距离脐中4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胆道及肠道蛔虫症、腹泻、便秘。
5、手少阴心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极泉〔穴名解释〕尽头称为极,这里指深凹处;泉,指水始出的地方。手少阴心经起自心中,由本穴出体表,好似泉水涌出,又为腋窝深凹之处,故名。〔取穴方法〕上臂外展,暴露腋窝,在其中间,当腋动脉的前方或后方取之。〔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心痛。
少海(合穴)〔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海,为百川之会聚处,因本穴是合穴,为脉气会聚之处,所以比喻为海。〔取穴方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头凹陷中取穴,穴在肱骨内上髁与骯动脉之间。〔主治病症〕心痛、精神分裂症、淋巴结炎、前臂麻痹疼痛。
通里(络穴)〔穴名解释〕通,指通路;里,指里外之里。穴为手少阴经之络穴,络脉从本穴分出走向手太阳经,而其支脉循本经循环心中入里,所以称为通里。〔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1寸,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神经衰弱、症。
神门(原穴)〔穴名解释〕神,神明,心藏神;门,门户。本穴为心经之原穴,乃神所出入之门户,故名。〔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即尺侧腕屈肌腱附着于腕豆骨的桡侧缘取穴。〔主治病症〕失眠忘记、痴呆、心悸、意症、精神分裂症。
少府(荥穴)〔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府,指神气所属的地方。〔取穴方法〕有二法。(1)掌侧,在第四、5掌指关节后方,与劳宫穴相平。(2)仰掌,屈小指,在小指尖所指处。〔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手小指拘挛。
少冲(井穴)〔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冲,要冲。本穴属手少阴,又是手少阴经与手太阳经相交之处,为经气交通的要冲,所以称少冲。〔取穴方法〕在小指指甲角桡侧根部,约离指甲0.1寸处。〔主治病症〕心悸心痛、昏厥、喉炎。
6、手太阳小肠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少泽(井穴)〔穴名解释〕少,小的意思,穴在小指,与少冲并列,故称少;泽,水泽,即凹陷处,意指穴位。〔取穴方法〕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约0.1寸处取穴。〔主治病症〕产后缺乳、中风昏迷、乳腺炎。
后溪(输穴;8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穴名解释〕后,后面,指穴位在小指本节的后方;溪,沟溪,握拳时,穴位所在的尺侧横纹头处,形如沟溪。所以称为后溪。〔取穴方法〕微握拳,在手掌尺侧的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处可见二条横纹,在后一条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穴。〔主治病症〕疟疾、癫痫、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中风后遗症。
腕骨(原穴)〔穴名解释〕腕骨,原为骨名,因穴在腕骨附近,故名腕骨。〔取穴方法〕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在赤白肉际取穴。〔主治病症〕腕关节肿痛、糖尿病、胆囊炎。
养老(郄穴)〔穴名解释〕养,供养;老,老人,此指老年病,古代医家认为本穴具有医治目视不明等老年病的功效,故名养老。〔取穴方法〕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取穴时,应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桡侧的缝隙中定穴。〔主治病症〕落枕、呃逆、前臂疼痛麻痹、腰扭伤、目视不明。
小海(合穴)〔穴名解释〕小,此指小肠经脉;海,海洋,此指脉气会聚的地方。本穴为小肠经的合穴,故名。〔取穴方法〕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肘臂疼痛麻痹、精神分裂症、头痛。
肩贞〔穴名解释〕肩,肩部;贞,是正的意思。古人认为,本穴在肩后缝端,是肩的正处,所以称肩贞。〔取穴方法〕在肩关节的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纵纹头上1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腋部多汗。
天宗〔穴名解释〕天,上部,高部;宗,宗仰。古代以日月星辰为天宗,本穴在肩胛的高部,故名天宗。〔取穴方法〕肩胛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取穴,该穴与第四胸椎相平。〔主治病症〕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病、肩关节周围炎
天容〔穴名解释〕上部称天,咽喉部能容物,本穴在颈部而靠近咽喉,故名。〔取穴方法〕颈外侧部,下颌角的后方,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咽喉肿痛、中心性视膜病变、中风偏瘫。
颧髎〔穴名解释〕颧,颧骨;髎,孔穴。本穴在颧骨下凹陷处,故名。〔取穴方法〕脸部,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牙痛。尚可用于颅脑手术及拔牙的针刺麻醉。
听宫〔穴名解释〕听,听觉;宫,宫殿,这里是指居于中间的意思。由于本穴有改良听觉的功能,又居于耳前中间,故名。〔取穴方法〕脸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在张口时呈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耳聋、中耳炎、内耳性眩晕症。
7、足太阳膀胱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睛明〔穴名解释〕睛,眼睛;明,明亮。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取穴方法〕脸部,在目内眦角(即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性结膜炎、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膜病变、近视、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初期轻度白内障。
攒竹〔穴名解释〕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毛。穴位在眉头,皱眉时此处好像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取穴方法〕在脸部,眉头凹陷中(这里也称眶上切迹)取穴。〔主治病症〕头痛、急性结膜炎、颜面神经麻痹、视神经萎缩。
天柱〔穴名解释〕天,指头部;柱,柱子,项肌隆起就像柱子一般,好像擎天之柱,穴位在它的上面,所以称为天柱。〔取穴方法〕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以后发际凹陷中,大约在后发际正中旁1.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后头痛、落枕、咽喉炎、神经衰弱。
风门〔穴名解释〕风,指风邪;门,门户,古人认为此处是风邪出入的门户,所以称为风门。〔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
肺俞(背俞)〔穴名解释〕肺,肺脏;俞指背俞穴(下同),即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肺脏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肺俞。〔取穴方法〕背部,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病症〕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炎。厥阴俞(背俞)〔穴名解释〕厥阴,指手厥阴心包,意为本穴和心包相对应(心包是心脏的外围部份),是心包气血输注的地方,所以称为厥阴俞。〔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冠心病、心律失常、肋间神经痛、风湿性心脏病。
心俞(背俞)〔穴名解释〕心,心脏,本穴为心脏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作心俞。〔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
膈俞(背俞,血会)〔穴名解释〕膈,横膈膜,本穴与横膈相对应,所以称为膈俞。〔取穴方法〕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处。〔主治病症〕呃逆(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咯血。
肝俞(背俞)〔穴名解释〕肝,肝脏,本穴为肝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肝俞。〔取穴方法〕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眼病、神经衰弱。
胆俞(背俞)〔穴名解释〕胆,胆腑,本穴为胆的背俞穴,故称胆俞。〔取穴方法〕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胆囊炎、肝炎、胆道蛔虫症。
脾俞(背俞)〔穴名解释〕脾,脾脏,本穴为脾脏的背俞穴,所以称为脾俞。〔取穴方法〕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在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下垂、子宫脱垂、肢体乏力。
胃俞(背俞)〔穴名解释〕胃,胃腑,本穴为胃的背俞穴,所以称为胃俞。〔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胃痛、消化性溃疡病、胰腺炎、胃炎。
肾俞(背俞)〔穴名解释〕肾,肾脏,本穴为肾脏之气转输之处,故名肾俞。〔取穴方法〕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小儿遗尿、腰部扭伤、腰腿痛。
大肠俞(背俞)〔穴名解释〕大肠,大肠腑,本穴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大肠俞。〔取穴方法〕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遗尿、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次髎〔穴名解释〕次,第二;髎,孔穴,这里指骶骨后空。由于本穴在第二骶骨后孔中,所以称次髎。〔取穴方法〕骶部,髂后上棘内下方,在第二骶后孔处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闭经、痛经、尿失禁、下肢瘫痪。
承扶〔穴名解释〕承,承受;扶,扶持,指本穴有承受上身扶持下肢的作用,所以命名承扶。〔取穴方法〕伏卧,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名解释〕殷,有深厚、正中的意思;门,指经气出入的门户。本穴正当大腿后正中肌肉丰富处,所以称殷门。〔取穴方法〕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的联机上,承扶穴下6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委中(合穴)〔穴名解释〕委,曲折,这里指膝弯部;中,中央。穴位在膝弯的正中,所以称为委中。〔取穴方法〕在腘横纹的中点,两筋(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取穴。〔主治病症〕急性腰扭伤、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肿痛。
膏肓〔穴名解释〕膏,指膏脂;肓,指肓膜。古人认为心下部位称膏,心下膈上称肓。该穴是膏脂肓膜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为膏肓。〔取穴方法〕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外处取穴。〔主治病症〕支气管炎、哮喘、久病体虚。
志室〔穴名解释〕志,意志;室,地方。根据中医理论,肾藏志,该穴在肾俞的两旁,又为肾气输注之处,所以称为志室。〔取穴方法〕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肾下垂、腰痛、肾炎、前列腺炎。
秩边〔穴名解释〕秩,次序;边,边沿。本穴为膀胱经中背部排列在最下边的穴位,所以称为秩边。〔取穴方法〕臀部,于第四椎下,管裂孔旁开3寸处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阳痿、功能性射精不能。
承山〔穴名解释〕承,承接;山,山谷。小腿部腓肠肌下端,形如山谷,穴在它下方凹陷中,所以称为承山。〔取穴方法〕小腿后面正中,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痔。
昆仑(经穴)〔穴名解释〕昆仑,原指高山,这里形容外踝高突和山一样,穴位在它的旁边,故名。〔取穴方法〕足部外踝后方,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头痛、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甲状腺肿大、胎位不正、坐骨神经痛。
申脉(8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蹻脉)〔穴名解释〕申,其意思和伸相通,可以医治屈伸困难的疾病;脉,这里指阳蹻脉,该穴通于阳蹻脉。所以称为申脉。〔取穴方法〕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内耳性眩晕、癫痫、踝部扭伤、头痛。
至阴(井穴)〔穴名解释〕至,到达;阴,这里指足少阴肾经。由于足太阳膀胱经在此穴脉气与足少阴经相接。所以称为至阴。
8、足少阴肾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涌泉(井穴)〔穴名解释〕涌,指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1)足底2、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2)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
太溪(原穴)〔穴名解释〕太,盛大的意思;溪,溪流。本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会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取穴方法〕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
照海(8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脉)〔穴名解释〕照,昭,即明显的意思;海,大海。因为此穴处脉气明显,阔大如海,所以称为照海。〔取穴方法〕足内侧,在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取穴。〔主治病症〕咽喉炎、失眠、高血压、癫痫、足跟痛。
复溜(经穴)〔穴名解释〕复,重复,返回的意思;溜,同流。足少阴肾经的脉气自涌泉流至太溪后,曾绕行一圈至照海,又从太溪直上到本穴,所以称为复溜。〔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在跟腱的前方取穴。〔主治病症〕睪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汗症,下肢瘫痪。
筑宾(阴维脉郄穴)〔穴名解释〕筑,原指筑墙的舂棒,形容坚实,这里仿佛指的腓肠肌;由于穴位在它的旁边,所以称为宾,即宾客。〔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取穴。〔主治病症〕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腓肠肌痉挛。
9、手厥阴心包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
曲泽(合穴)〔穴名解释〕曲,屈曲,指肘弯处;泽,水归聚的地方。意思是这一穴位较池(手阳明经曲池穴)浅而面积较广,所以称曲泽。〔取穴方法〕仰掌,肘部微微曲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尺侧凹陷中取穴。〔主治病症〕心痛心悸、急性肠胃炎、肘臂疼痛麻痹、中暑。
郄门(郄穴)〔穴名解释〕郄,指空隙,这里又指该穴为郄穴;门,指神气出入之处。故名。〔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直上5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与桡腕屈肌键)之间取穴。〔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癫狂
培训班资讯:北京华仲歧方中医研究院是一家负责中医知识理念普及和技术推广的中医培训机构,首期康复理疗师国家职业能力认证实训班预定7月28日开班,经络美容、小儿推拿、北京“刁文鲳”中医脊椎病医学传承训练营、催乳等项目终年招生,欢迎合作加盟,有意者请加文老师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个好白癜风治疗知名医院- 上一篇文章: 你真的了解鸡的腺肌胃炎吗点开看这里
- 下一篇文章: 胃病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