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周五生活广播养生堂

胃病,尤其是患胃病的中老年人比比皆是,好多朋友不是积极去面对,积极的学会卫生保健知识,调理好自己的胃,而是扛着,买点要吃对付着,抱着过两天就好的想法,慢慢熬,结果,把慢性性胃炎变成浅表胃炎,把慢性胃炎变成糜烂性胃炎,把糜烂性胃炎变成胃溃疡,还有的把慢性胃炎变成萎缩性胃炎,有的胃穿孔,有的长了胃息肉,一旦向癌症方向发展了,才如梦方醒,但后悔晚矣。

所以有了胃病就要及时检查,查找原因,防止发展,找回健康才是要务。胃病怎么检查胃病的检查方法原来是这5种。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说胃痛、胃胀等状况的出现,这给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患上了胃病。可是胃病该怎么检查呢?大多数人对此却并不是很了解。其实胃病的检查是有以下这5种的,首先就是胃镜的检查。1、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是目前最常用而且准确的检查手段,可直接观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肠上部腔内的各类病变,甚至能够发现早期的微小病变,对病变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胃镜是很好的一个检查手段,在胃镜得到一定的结果后可以采用超声胃镜,以及色素胃镜,放大胃镜等方式来检查。2、X线检查

①X线胃钡餐检查

在大多数慢性胃炎无异常发现,但钡餐检查时出现的“龛影”,是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征象,诊断价值很大;钡餐充盈缺损对胃内肿瘤的诊断也是有帮助的。然而,钡餐下“龛影”、“充盈缺损”的性质(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有时难以确定,还要借助胃镜进行病理学的诊断。不过,在胃黏膜脱垂、憩室、胃畸形等疾病的诊断上,钡餐则比胃镜更具优越性

②腹立位对消化道穿孔、梗阻、结石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③X线对于胃部还可以采用CT以及核磁共振的方法来进一步明确胃部炎症的发病情况。

3、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倍受医学界及病家重视。4、B超检查,可排除肝胆疾病。5、常用化验检查包括有血、尿、粪三大常规,大便隐血试验,寄生虫,微生物检查,肝功能,自身抗原或(和)抗体,癌胚抗原,胃泌素,胰泌素等测定。

胃病不会发展成胃癌?

一、易发展成为胃癌的胃病主要有以下四种

1、胃溃疡

胃溃疡中直径大于2里面的大的胃部溃疡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发展成为胃癌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因此,发现溃疡应立即加以治疗,并且治疗时间至少在6周以上。溃疡治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半年或1年。

2、胃息肉

胃息肉亦是容易发展成为胃癌的胃病之一。胃息肉发现后需电切或定期胃镜检查随诊,如果增大需及时处理。

3、萎缩性胃炎

临床上有人将萎缩性胃炎成为胃癌前病变,虽然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胃癌。

4、残胃

残胃是指因为某种胃部疾病而切除了部分胃体的情况。残胃和胃癌的联系也较密切,残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几率增加。所以提醒做过胃部手术的残胃患者,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胃癌的发生并非是由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骤然转变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发展为胃癌之前,常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癌前变化过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及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等,就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它们将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其中最常见的当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较复杂,部分可能与吸烟、酗酒或用药不当有关;部分由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发展而来;还有部分属自身免疫病。作为一种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进一步发生肠上皮的异常增生而癌变,癌变率与其病史长短和严重程度有关。因此,确实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走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条路。

所以我们即使生活再忙,也要抽空学点医学养生知识,从胃炎发展到胃癌是要经历很长过程,我们有的是时间与胃炎作斗争,认识疾病懂得了如何应对,就会让我们远离疾病对我们的困扰。

主讲嘉宾:全国治未病高级咨询师、营养与食疗养生专家——周建民

详细内容敬请收听3月5日(周五)生活广播10:30-11:00播出的《养生堂》节目,直播间热线

播出频率FM91.1AM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waw.com/zlfa/13808.html